浅谈教与学角色的适当转化

综合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3-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学生到教师,从观战到实战,尽管时间短暂,但我确信自己学到不少东西,对教师在课堂唱“独角戏”的终结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我就来谈谈自己肤浅的一点和体会。

  教与学角色的适当转化深入课堂主要是以师生的互相尊重、互相平等和协作为前提的,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先导,以开掘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潜能为宗旨,以教师的引为外部诱因,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目的,以在教师主导的同时,注意放手记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不代替为准绳,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实际上,我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在《礼记》的《学记》篇中,有过这样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何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然而,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就对教师的作用不以为然,怨曾毫不客气地说过:“教师的威严常常是好学的人的障碍。”而现代教育中,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角色已发生了一些转化:课堂教学已从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已鼓励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扮演着道德和知识获得及问题解决的向导角色。学生呢,已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教与学角色的转换恰到好处,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呢?请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的协调,以创良好的课堂气氛。
  首先,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双向交流”成平等对话成和谐民主的。因此教师不应是学生心目中自始至终的权威。记利用位作家说过,一次偶然蹲下和孩子看风景,意外地发现:在孩子的视野里,这世界多么不同!如果教师能“蹲下来”,放下架子,调整一下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用你的情、你的爱、你的心”去启发学生,消除隔阂,使自己与学生成为朋友、知已,用自己的思想去培养学生从小就善于认识自己,善于尊重别人、相信别人,善于向别人学习的好品质,这样的话,我想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的。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一种和谐协作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就需要在课堂上,师生间、同学之间形成一种尊重、信任、平等的人际关第,这样,学生才能在满意、愉快、合作、互助的积极状态中学习。
  教师健康的情感是产生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如教学《燕子过海》一文时,你必须从宣布“上课”向学生问好开始,每说一句话,都要很认真,很投入感情。因为《燕子过海》一文有颇多的情感性句子,必须通过一开始的情感投资来积蓄感情。又因为老师的高度投入,可以使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这又会使老师不断地配合学生主动参与的要求,从而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的课堂环境。从课堂引入创教学生小结的每个环节,老师都必须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学生的学生教师的引的关系,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当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不合老师的“意”时,我们不能表示不满,更不能生气、数落,而是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给予鼓励,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我认为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观点都是可以的,我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此,作为教师允许自己企盼“一树桃子个个红”,但也要允许学生“十个指头有长短”。实际上,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增进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较为重要的人际关系。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为他们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良好的交流中逐渐养成自信、真诚与他人友好相处、互助的优良品质。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一文时,我就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同桌间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怀。为了让学生能顺利进行小组意见的交流,我采用了让小组一成员分工协作,其他小组参与点评的方案来帮助学生完成自学提示。1、小组长发表小组意见,说明理由。2、由小组长点名小组成员朗读。3、由朗读者自己决定由谁来评。这样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精神的可贵,同时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也锻炼了听说能力。在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记得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话:一个贫穷的孩子遇到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用手指对路旁的一粒小石子点了一下,小石子立即化成一块金子,老人把金子递给孩子,孩子却摇摇头。老人又把一块大石头点化成金块递给他,孩子还是摇摇头不要。老人又顺手把对面一座山点化成金山送给他,孩子仍然摇头。老人生气了,责问他:“金山还不要,你还要什么?”孩子不慌不忙地说:“我要你的指头。”老人一听笑了。我们教师不就是要教会学生这种“点金术”吗?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法国政治家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肓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处样学习的人。”这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会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把课堂真正地回归给学生。

  1、创设情景教学法。
  特级教师于漪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奴役学有成效。”所以利用图片、游戏、故事、开火车、猜一猜等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趣味横生的,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和掌握知识寓于乐趣之中,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教学《雪被子》的桂桑桑老师,在教学过程展示课件,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动画,很好地调致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一文时,我设计的课前那一段“听音猜表情”的游戏小插曲就为下文有感情的朗读作了铺垫。在课文讲解中,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使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融入到了小马与老牛、松鼠和老马之间的对话情景中,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小马是匹怎样的小马,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是非观念。

  2、朗读教学法。
  古人强调“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需读到口舌生疮,熟读成诵,烂熟于心的程度。如果仅停留于一般意义上的浏览,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不花点工夫去读,收获是甚微的。所以课堂教学中,读要放在首位。在我观战的过程中,无论是低段的,还是高段的,大部分老师都把朗读放在了首位,而且花样各异,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悟。

  3、鼓励教学法。
  鼓励有时看起来非常简单,甚至有的只是一句不经易的表扬,有的只是一抹无声的微笑,有的只是抚一下头,拍一下肩膀,鼓一次掌,而恰恰是这看似简单却又诚意的鼓励给予了学生上进的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鼓励性语言和动作。无论是观战还是实战,我觉得年轻的老师在这方面做得自然一些,好一些,他们会通过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目光,各种样式的表扬鼓掌来鼓励学生,还在课堂上常用“谁再来”“谁能读得更好”等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感染学生,给了学生成功的喜悦。

  4、操作教学法。
  操作教学法是教与学角色适当转化深入课堂的较好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好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大胆地让学生走上讲台,甚至把学生“推”上讲台,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如在教学《捉迷藏》一文时,我就设计了一个讨论提示:1、细读课文。2、讨论下面的问题:李四光是一位()的人。玲玲是一个(    )的孩子。3、找到课文中的词和句,说说读读,证明自己组的看法。在交流汇报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上讲台写下自己组的观点,这不仅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培养了他们思考和概括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容易加深巩固所获得的知识。

  5、想象教学法。
  创新往往从想象开始。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 作出伟大的猜测。”每个学生有想象的天付,教师要学会欣赏、正确评价学生的想象,决不可批评学生是:“胡思乱想”、“异想天开”,而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指导,使学生的想名胜力更完美、丰富。我们大部分老师都很重视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能提出较好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想象,如教学《学画》的“请小朋友想象一下,如果是你的话,你还会闻到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如教学《啄木鸟和大树》的“啄木鸟飞走了,它会想些什么呢?”

  总之,“教”与“学”角色的适当转化深入课堂使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学生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苦学向乐学转变。这就需要综合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和协调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实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