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习作业的实践与思考

预习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11-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教育实践理想课堂项目研究认为,预习甚至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可以体现在预习的水平上。对预习的重视,以及对预习这一学习活动的特殊处理,是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一个特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进行新教育实验,探索理想课堂的过程中,以预习作业的方式进行导学的实践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想法。

  一、预习作业的设计:有效导学
  新教育实验项目组研究认为:预习作业要全面针对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教学做一些基础准备。分析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预习作业一要为教学做一些基础准备,二要全面针对教学目标,尤其是核心目标。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设计预习作业呢?首先就应从学生的角度深入解读教材,确定核心的学习目标,找准设计预习作业的切入点;其次要围绕核心目标,依据学生实际,构建核心话题,让学生的独立学习更有价值。比如三年级下册的《军神》一课,在设计预习作业时,除了关注生字词,朗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外,我们还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话题,在话题之下设计三个小问题:
  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1、沃克医生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刘伯承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表现怎样?
  3、收集刘伯承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上述预习作业中的这个话题直指核心目标,而为了解决这个话题而设置的3个小问题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沃克态度的变化是与刘伯承的表现联系在一起的,沃克医生的态度侧面反衬出军神的钢铁意志,刘伯承的表现正面突出军神的坚毅顽强。而资料的收集、交流又丰富了军神的人物形象。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同时又是一种学法指导,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有价值的预习作业,能让课堂教学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而那种教师过于强势,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将会被轻易打破。只有有价值的预习作业,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预习作业的完成:静态花开。
  之所以说要静待花开,是站在学生学习语文整个学习阶段来说的。既然“教是为了不教”,而像预习作业这样的方式又能促进自主学习,实现“不教”的目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静态花开呢?在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种种不如意的问题,以至于让我们觉得还不如由老师亲自讲解来的高效。初期,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引导,甚至是指导,对于条件允许的家庭要和家长配合好,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工具书、电脑等辅助自学,家长、优秀学生、老师都是学生在自学时的帮手。在农村学校中,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学生,条件有限,预习作业很难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对此,我们可以把握住两个底线:一是通过预习是否做好了基础性的准备,比如说读通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等;二是通过预习是否产生了疑问,疑问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于预习作业应该放在课内还是课外完成,我一直主张1-3年级应在课内自学,4-6年级可放在课外提前预习。课内完成预习作业时教师要扮演好角色,一定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预习实践中掌握自学的多种方法,形成初步的自学能力。过去,我们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也出示自学要求,但往往要求后,实际教学并不能围绕自学要求展开。
  预习作业只有在实践中方能接受检验,预习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静态花开,为学生的未来考虑,我们一定会在坚持中创造奇迹。

  三、预习作业的检测:相信学生。
  预习是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就是对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测、修正与提升。新教育实验主张“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在处理学生的预习作业时,我们应相信学生。对预习作业的检测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分为课前小组检测和课堂全班检测两步。同样的,1-3年级的小组检测可放进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通过预习作业,通过定向的预习,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全面独立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当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也就不再从零开始。这很容易给人留下一种“虚假繁荣”的假象,但当我们在常规教学中坚持下去,预习作业的检测、修正、与提升就会成为师生课堂上的行走方式,成为学生构建新知的过程。
  实践中,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1、设计预习作业应将课堂前置,而非将课后巩固性作业拿来进行预习。
  很多老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将本应放在课后,学生学习课文之后才能完成的作业设计成预习作业,造成了预习与课堂教学脱钩,过高的难度,时间一长会降低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进一步使预习作业丧失了应有的价值。
  2、检查预习作业最好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但由于受学生年龄、学生实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完全依赖学生,彻底放弃教师的讲解也是不切合实际的。预习作业的检测应将自主合作、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明确一点,有效讲解也是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3、均衡作业设置
  预习作业在完成、检测、修正与提升的过程合理引导学生将一些知识很有效、扎实地掌握了,在课后巩固练习中就应很少涉及甚至不涉及,以均衡作业设置,减轻学生负担。
  4、预习作业呼唤导师
  乍一看,预习作业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上也不再从零开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的教学观念、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准确的教材把握、合理的教学设计、灵活的课堂调控,甚至要求教师具有迷人的人格魅力。
  借助预习作业,通过定向预习,学生一旦形成自学能力,学会促进自我发展,就学到了“一生有用的东西”。而理想的课堂教学,不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促进学生学习之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