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国五十年

毛泽东[毛主席]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2月1日,进至清津、惠山镇等地的美军开始向咸兴地区撤退,柳潭里的陆战第五团和第七团也在大量飞机坦克支援下全力冲出包围,向下碣隅里靠拢。而志愿军的冻饿减员已达到惊人的地步,战斗异常惨烈、悲壮。坚守死鹰岭1519主峰的五十九师一七七团临时拼凑的一支部队英勇奋战,用收集来的手榴弹,铺天盖地的投向冲击的美军,总共打垮了敌人8次冲击。这片阵地上的积雪被炮火烤化,冷风一吹就又把剩余60多名志愿军守军都冻在泥雪中。当美军突围行动开始后,他们中多数人腿已经冻得坏死,被结在地上动弹不得,只能看着美军丢弃冻坏的重装备,沿着死鹰岭山下公路向东撤退。最后这些生还者由团指挥所和医护人员撬开冰块背下来的。志愿军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第五连奉命在美军撤退途中设伏。当战斗打响后,却无人站起来冲锋。已经展开战斗队形的整整一个连的干部战士,全部冻死在简易的掩体中。一百多人的连队,幸存者仅仅是一个掉队战士和传达命令的通讯员。第六十师第一八零团二连在守卫黄草岭1081高地时全连都冻死在阵地上,许多士兵的手冻结在步枪上无法分开。这些顽强的士兵在连续几个昼夜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中,没有一点热食进口,依旧静静的埋伏在冰冷的雪地里。”
  ——节选自《清长之战》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著

  “这是三连的最后时刻,也是那些亲眼目睹了松骨峰战斗的美国人记忆深刻的时刻。没有了子弹的中国士兵腰间插着手榴弹,端着寒光凛凛的刺刀无所畏惧地迎面冲了过来。刺刀折断了,他们抱住敌人摔打,用拳头、用牙齿,直到他们认为应该结束的时候,他们就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共产党员张学荣是爬着向敌人冲上去的,他已经身负重伤,没有力气端起刺刀,他爬到美军中间拉响了在牺牲的战友身上捡来的四颗手榴弹。一个叫邢玉堂的中国士兵,被美军的凝固汽油弹击中,浑身燃起大火,他带着呼呼作响的火苗扑向美军,美军在一团大火中只能看见那把尖头带血的刺刀。美军士兵在这个"火人"面前由于恐惧而浑身僵硬,邢玉堂连续刺倒几个敌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紧紧抱住一个美国兵,咬住这个美国兵的耳朵,两条胳膊像铁钳一样箍住敌人的肉体,直到两个人都烧成焦炭。
  美军的第五次冲锋终于失败了。松骨峰的三连阵地上只剩下了七个活着的中国士兵。

  松骨峰阵地依然在中国士兵手中。
  松骨峰战斗最后结束的时候,一个从中国来到朝鲜的名叫魏巍的作家和一一二师师长杨大易一起走上了三连的阵地。阵地上,在几百具美军士兵的尸体和一片打乱摔碎的枪支中间,他们看见了牺牲的中国士兵仍保持着的死前热血贲张的姿态。他们手中的手榴弹上粘满了美国兵的脑浆,嘴上还叼着美国兵的半个耳朵。那个名叫邢玉堂的战士的尸体还冒着余烟,他的手指已经插入他身下那个美国兵的皮肉之中。作家魏巍将松骨峰战斗写成了那篇著名的通讯,名为:《谁是最可爱的人》”
  ——王树增《远东:朝鲜战争》
  “中国人释放俘虏的做法与北朝鲜人对待俘虏的做法截然不同(北朝鲜人往往在俘虏脑袋后面补上一颗子弹)。
  有一次,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担架放在公路上,尔后撤走,在我方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运伤员时,他们没有向我们射击。
  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但是,我们发现,较之朝鲜人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这样做,很可能是想让俘虏深深感到,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下好得多”
  ——马修· 李奇微《李奇微回忆录》
  今天,当我们为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喜悦不已,为汹涌澎湃的物质狂潮所倾倒,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争得一席之位而殚精竭虑时,还有多少人会记起那些至今仍长埋在长津湖畔和马盖高原上的中国士兵,还有多少人能够想象得出那些穿着朴素军装的中国农民怎样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的玉米棒,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艰苦生活;怎样一边与无情的严寒作斗争一边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大炮吗?“喋血岭”、“伤心岭”、“喇叭高地”,这些名字的意义只有那些在当年残酷无比的战斗中幸存下来的美军老兵才能够颤抖着说出。在美国,朝鲜战争成为“被遗忘的战争”,就连商业触觉向来敏锐的好莱坞大导演们也从未踏足这片“禁地”。美国人真的忘记了吗?恐怕不是,只是现实与自尊之间的矛盾与难堪令美国人自觉地选择了遗忘。美国政府、美国军方、普通的美国人都无法说清楚为什么在当年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这样一个难堪的结果。但可悲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它同样也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不同的只是它是被政府与媒体有意无意地忘记而已。在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几乎每次战斗都是以坚守阵地的最后一个中国士兵怀抱着爆破筒或成捆的手榴弹扑向敌人而结束。曾经在太平洋战争最残酷的岛屿争夺战中与誓死不降的日军精锐交手过多次的美军陆战队都被中国人即使在强大的火力面前依然一波又一波似乎永不停息的进攻精神所震撼。用一个美国老兵的话说:“……他们好像根本不把生命当回事!”每当我看到这些类似的回忆录时总感到无比的心酸,难道中国人的生命就真的如此不值钱吗,难道每一个死于敌人炮火之下的志愿军士兵不都是有父母生养的吗?就是因为装备的落后,不知道有多少志愿军战士被炸死轰死烧死,因为没有空军,后勤补给线受到美军飞机的严密封锁,无法为前线提供足够的御寒衣物,导致有近90%的志愿军战士身上有冻伤。强大啊,强大啊!中华民族自1840年开始便成为世界列强眼中的劣等民族、东亚病夫,如果说八年的浴血抗战令到中国在乱刀宰割中痛醒,那么在朝鲜战争中的奋力一搏才令中国真正在世界上站起来,尽管满身伤痕,一无所有,但终于是用自己的双脚稳稳地踏在东方的大地上,用力地挺直了被压弯足足一个世纪的民族的脊梁!

  半个多世纪过去,硝烟散尽,朝鲜三千里江山依旧秀美动人,那是因为有十四万的中华儿女已经化为她的一部分默默地守护着,其中有一个士兵的名字叫毛岸英。他是那个伟大邻国的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是一个童年没有享受过一天父爱甚至是安定生活的苦孩子,他自出生那天起便随母亲杨开慧到处奔波逃难,八岁时连同母亲和两个弟弟被军阀抓去坐牢并亲眼目睹母亲被处决。日后一度与弟弟岸青(二弟岸龙病故)在上海四处流浪,以卖报推车为生,期间曾被巡捕殴打成脑震荡。毛岸英后来到苏联留学成为装甲兵上尉并随苏军攻入德国,一直至1946年才回到延安与阔别十八年的父亲毛泽东见面。

  “抗美援朝开始后,毛泽东决定送儿子出国参战。江青和其他一些同志都曾劝过毛泽东,说岸英在单位里负责任务很重,不好离开,不要去参战了。毛泽东讲了应该去的道理。给我印象最深的仍然是那一句:“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来了电报。叶子龙、同周恩来、江青商量一番、没有告诉毛泽东。后来,毛泽东办完公到新六所一号楼休息时,叶子龙和江青才把消息报告了毛泽东。
  当时,毛泽东正坐在沙发里。听到消息先是一怔,盯着江青和叶子龙一声不响。江青和叶子龙不敢说第二遍,也没敢说一句安慰的话,不约而同垂下头。
  于是,毛泽东眨了一下限,目光开始缓缓移动,望住茶几上的烟盒。他去拿烟,两次都没有将烟从烟盒里抽出来。我忙帮他抽出一支烟,再帮他点燃。
  屋里静了很长时间,谁也没说一句话。能够听到的只有毛泽东咝咝的从牙缝往里吸烟的声响。陕北农民吸烟都喜欢发出这种咝咝声。大概是烟雾熏了毛泽东的眼睛,大概他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往事,我见到毛泽东眼圈陡然一红,变湿了。
  叶子龙一声不响地退了出去。
  又沉默了很久,毛泽东吸完第二支烟,把烟头用力拧熄在烟缸里,发出催人泪下的一声叹息:‘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我把头扭向一边,我哭了。
  毛泽东没有哭,又吸燃一支烟,开始听江青汇报儿子牺牲的经过。我只听清几句:敌机轰炸,扔燃烧弹,毛岸英从防空洞里出来就没回去,烧死了。更多的话我没听到。因为我脑子里总是回荡着那声叹息:‘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权延赤著《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在革命年代,毛泽东的家族已经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而在建国初期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却再次为民族的利益失去至爱的儿子,试问世上有那个国家的领导人(除了斯大林之外,他的长子二战中死于德国的战俘集中营)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上冷酷无情的战场,声称为维护南朝鲜的自由和独立的美国、英国以及联军中的各个国家的领袖又有那个会把自己的子女送去参加这场所谓的“为自由而战”的战争呢?

  在这场与世界头号强国的对抗中,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得到了巨大的胜利。其代价是首先是遗留下台湾问题直至今天,其次打乱了新中国经济复苏的原计划,新中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并从此中国与西方隔绝了二十多年(其实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全面的封锁)而且在亚洲面临日益紧迫的战略围堵。但相比之下其好处却更加巨大,首先是朝鲜一战战出新中国的军威国威,从停战的那一刻起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敢忽视中国的存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空前高涨,中国自近代以来首次成为左右世界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次,在与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长达三年的较量中令到中国军事思想产生剧烈的转变,并在战争中诞生并磨练出一支现代化的空军,而且也从此启动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战争的结果令苏联对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并于建国初期对中国实施全面的援助,为中国建立健全的工业体系,复苏国民经济并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长足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朝鲜战争的影响一直持续多年,尽管建国以后经历多次政治动乱,边境战事不断,甚至中苏反目后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但都一直未敢叫板中国军队,原因就在于各国皆慑于韩战中中国军队之威。举一个很明显的事例,1982年,被誉为现代海战经典的福克兰群岛战争中,远征万里的英国皇家海军成功地击败阿根廷海军向世界宣示对马岛无可争议的主权,但对于英国人引以为豪的东方明珠——香港却是如此顺利地交还给中国!难道这个在一百年前向中国倾销鸦片,作为八国联军中的一员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忽然之间大发善心吗?难道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还比不上大西洋上的几个小岛吗?历史证明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答案是实力!可以说如果没有朝鲜战争中显示中国巨大的战争能力,没有两弹一星显示出中国对高科技的驾驭能力,对核讹诈无所畏惧的气概,英国人是绝对不会如此轻易将其苦心经营一个多世纪的亚洲第一港——香港交还中国。中国之所以在毛泽东时期社会表面的动乱之下仍然能够维持整体大局的稳定,二十多年里在基本没有大的战事的和平环境下进行建设实在要感谢当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毅然出兵朝鲜的伟大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