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师:好了,孩子们在家里你们一定见过这样的东西(师出示镜子),这是什么呀?
  生:镜子。
  师:谁知道镜子能做什么?照照看,你看见什么啦?能告诉大家吗?
  生:看见自己了。
  师:看见自己了,我照照,我也看见我自己了。
  师:照镜子呀,能照出映在里面的东西。这个意思,它有一个词就藏在我们的儿歌里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大家赶快找一找是哪个词?
  生:水田是镜子。
  师:可他能照出东西来,这个现象,这个词,叫做什么?
  生:这个叫镜子。
  师:这个叫镜子,它能照出东西来,这个现象叫什么呀!仔细看一看,叫什么?你说吧?
  生:水田。
  师:哎!水田是镜子,可它能照出蓝天,就是映照,对吗?好,你们看看书上的插图上有没有镜子?有吗?
  生:是水田。
  师:水田。好。
  师;我们看看,水田这面大镜子能映照出什么东西呢?来,大家看看大屏幕,仔细地观察,回答老师的问题,水田是什么呢?(出示课件)
  生:水田是镜子。
  师:它映照着什么?
  生:它映照着蓝天。
  师:还映照着什么?
  生:白云。
  师:再看——
  生:青山。
  师:还映照着——
  生;绿树。
  师:农民在做什么?
  生:插秧。
  师:咱们把一句话说完整。插在什么上呢?
  生:插在绿树上。
  师:农民真的把秧苗插在绿树上了吗?插在什么上了?来,你再来说说,插在什么上?
  生:插在绿树的影子上。
  师:我们再接着观察,还插在什么的倒影上?
  生:白云的倒影上。
  师:再看,插在什么上呀?
  生:白云。
  师:再看
  生:青山上。
  师:全部插上了。好,这面大镜子呀,你看,不仅照出了蓝蓝的天、漂浮的白云、青翠的山林,还照出了刚发芽的小树。你们看这幅图呀,你有什么感觉呢?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仔细地看看,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了?(指向一学生)你来说。
  生:农民伯伯在插秧。
  师:喔!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自己也在插秧。有其他的感觉吗?
  生:我看到这幅图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师:哦!你感觉很温暖,像春风吹着你,对吗?还有吗?(指向另一个学生)你来!
  生:我感觉农民伯伯们根本不会插在白云上,只是一个倒影而已。
  师:是啊!你很现实,他是插在倒影上了,对吗?
  生:对!
  师:插在了如诗如画的倒影上,我不仅有小朋友们这样的感觉,我还感觉这幅图啊很美,农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辛勤劳动,咱们就看着这幅图,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一边想一边读,自己读一读,好吗?
  生:好!
  师:好,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师:哪个孩子自己站起来读给我们听?谁愿意来?(生读书)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好,把掌声送给他们。(生鼓掌)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一边听一边想,老师读的与他的有什么不同?(师读书)你听出来老师和他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指向一学生)你来!
  生:有停顿、有感情。
  师:谢谢你!(又指向一个学生)那你评评看!
  生:老师读的停顿和同学读的不一样。
  师:哦!停顿不一样,有的地方我停得久点,有的地方我停的时间短点,对吗?好了,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颜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读到蓝天的时候,我想这蓝天多蓝呀!蓝得让人心醉。让我忘记一切烦恼的事情。读到插秧的时候,我就想我都能把秧苗插到绿树的倒影上了,多开心呀!我就是这样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了,小朋友们,你也可以试试,用老师的方法,看着大屏幕读一读,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练读)
  师:还可以两个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开始吧?(生对读)
  师:有哪个小朋友想读的就站起来读。(指向一学生)请你来读好吗?来,我帮你拿着话筒,你可以加上你的动作。
  生:(配动作读诗)
  师:读得大声点儿就更好了。(面向全体学生)来,哪个小朋友声音能更响亮,更能让小朋友们觉得景色的美好(指向一学生)你来!(生读)
  师:谢谢,小朋友,咱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某某同学特有表情。来,咱们一起站起来,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我们也一起美美地读一下这首诗。
  (生读全文)
  师:哪个孩子会背了?有些小朋友不举手不要紧?谁敢一个一个来背?有这么多小朋友敢来。好,老师很佩服你们的勇气,请坐下来,当着这么多的老师的面你们都敢一个个来背,真了不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咱们试着背一背,会背的你就背,不会背的你可以看书。要是只背得一些内容的话呢?老师在上面给你帮忙好吗?
  生:好!
  师:好吧!一点问题也没有,准备。背不了的可以看。
  (生背全诗)
  [评析]:教师抓住一个“点”——水田像镜子,带动了整篇课文的学习,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把课文通过直观的画面,具体的形象,表现诗句中的内容,使学生把具体的图象和抽象的文字结合起来理解,从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师:你看,给大家一个机会,大家能背好,对吗?
  生:对!
  师:好了,小朋友们,水田这面大镜子呀,映照的东西可多了,你们还想看看吗?
  生:想!
  师:咱们闭上眼睛,用咱们心里面那只会观察的眼睛去看,闭上眼睛(老师配乐独白:春天的太阳暖暖的,春天的风儿柔柔的,又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孩子们在水田边的空地上,三五成群的放风筝,燕子呀!蝴蝶呀!蜻蜓呀!在他们清脆的笑声中越升越高。)
  师:睁开你们的眼睛,孩子们你们看到水田,它还映照着什么?谁看到了,站起来说。(指向一学生)你说。
  生1:映照着风筝。
  生2:映照着孩子。
  生3:映照着彩虹。
  生4:映照着风筝,映照着白云,映照着蝴蝶,映照着蜻蜓。
  师:说了那么多,真了不起,谁还有跟他不同的想法,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映照着桃花。
  师:水田映照着桃花,你呢?
  生1:映照着凉亭、太阳。
  生2:映照着太阳。
  师:哦!太阳的笑脸,(指向一学生)你呢?
  生:映照着电线(师:电线杆)
  师(指向一学生)说:你来!
  生:映照着柳树。
  师:(指向一学生)还有呢?
  生:映照着绿草。
  师:水田边的绿草,对吗?这边的孩子还有与众不同的吗?
  生:映照着小鸟
  师:小鸟,(又指向一学生),你呢?
  生:映照着燕子。
  师:好,小朋友呀,要是我们把它写下来呀,就是一首跟我们的《插秧》一样美的诗了。
  师:所以呀,老师在这里请你们回家以后,让爸爸妈妈双休日带你们到郊外看看像镜子一般的水田,看看农民是怎样辛勤劳动的。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作一个小诗人,好吗?
  [评析]: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老师在落实双基,教给方法的同时,也注意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生:好。
  师:铃声响了,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
  生:高兴。
  师:好吧!咱们向听课的老师说声再见。
  [总评]:这节课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看、讲、想、做这几个学习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并适时为学习服务,调控学生学习的静态和动态,使学生在整节课中保持了兴奋的学习状态,自然而然的接受优美诗文的熏陶。不但顺利完成了认字,写字,背诵,理解,感悟文意的教学任务,而且使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学后的反思:
  本人执教内容为一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春天”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插秧》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美、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仿说儿歌;有感情朗读并初步背诵课文;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插、秧、农、民、镜、映、照、蓝”,并自主识记,重点书写“农、民”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