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伞》教学反思之四

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荷叶伞》一课结束了,我觉得尚有不妥之处,现把我的几点想法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荷叶伞》是一篇充满爱意、内容浅近的童话故事。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贴近儿童生活,极富感染力,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因此,在课开始我便用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把神奇的伞它叫荷叶伞”我随手板书:荷叶伞。请同学读这三个字。读过之后,我很自然的提出一个问题:“你读了这三个字,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我想知道是谁的荷叶伞”“我想知道荷叶伞借给了谁”“荷叶伞有什么用”……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自然转入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自己解决的问题。
  二、朗读感悟
  让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提问: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小青蛙们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朗读回答问题,师适时引导,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指导“欢乐的鼓点”“欢乐的舞”。在这一过程中我缺乏示范朗读,学生朗读不到位。而且,全部是由老师发问没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机会。接下来,让学生朗读三、四自然段,小青蛙把伞借给了谁?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再学习这两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缺乏指导,高估了学生能力,使学生朗读不到位,理解不透彻。接着,齐读最后一段,青蛙把荷叶伞还借给了谁?一语带过。
  三、拓展
  在了解全文后,进行拓展:小青蛙还会把伞借给谁?模仿三、四段说一说。留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说话练习。
  四、作业
  看一看你身边有没有乐于助人的事?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反而以我的提问贯穿始终,没有联系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