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搬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语文A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学生看视频听课文朗读)
  师:(播放中课件出现故障,视频不能播放。)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有谁记得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你听得真认真!现在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吴老师?帮忙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学生感到困难,没人举手)不要紧,简单地讲一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好不好?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师:蜗牛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它呀,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丘上去住,看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文是这么写的吗?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师:对,决定了,下定了决心。(指板书)开始打定了主意,最后却始终没有搬(指板书),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师:(板书“犹豫”)开始是打定主意搬,现在又犹豫了,能不能告诉我“犹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