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建议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2)感情朗读。

 

  (3)删词。

 

  (课件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点年岁的人,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引导学生通过删词对比,体味到上了年岁的人调换搭石的认真细致与作者用词的精当准确,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感悟上了年岁的人身上蕴含的爱幼的美德。

 

  (4)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通过想象走搭石的动作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上工、收工的一行人在这里生活的和谐美。

 

  (课件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首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说说看到什么;再抓住“协调有序”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时的动作──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几次重复,在语境中感性理解“协调有序”;

 

  接着,教师设置语言情境,“前面的小伙子抬起脚来,后面的大姑娘紧跟上去,前面的小媳妇抬起脚来,后面的壮劳力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接龙,体会踏踏的声音,音乐班的节奏,加上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画一般的美;

 

  然后,让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体会这协调有序的和谐的生活美。

 

  3.通过模拟拉家常、背老人走搭石的情境表演引导学生理解乡民的谦让美、尊老美

 

  4.小结。让学生认识到谦让美、尊老美、爱幼美、生活的和谐美就构成了山村醇厚的民风。

 

  三、深化主题,理解搭石蕴含的人性美。

 

  首先质疑,“搭石”“搭石”(读出重音的不同,表现搭石的两个意思)搭的仅仅是石头吗?课文以“搭石”做题目,是要借助这一排排搭石,告诉我们一种山乡的田园生活吗?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感悟像搭石一样踏踏实实的勤劳的山民身上互相关爱的淳朴的民风民俗,这种美好的情感像好酒一样越窖越香,弥足珍贵;最后美读全文,配乐。

 

  四、拓展升华。

 

  尊老爱幼、谦让、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平凡人的身上依然或多或少地继承着,只要你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请同学们走向他们吧,用你的笔记录你最真的发现,通过你的故事,把我们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