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愉快的精神之旅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基于儿童的视角,我们提出三条建议:

(一)强调学生自己的感受

我们关注课标,会发现多处带有“自己”这个词的表述,例如: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教材的编排也体现了这种理念,如课文练习的设计,强调学生自己的感受。如“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出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感受”,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教材的意图,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

以《窃读记》的教学流程为例:

1.初读课文,畅谈感受: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默读课文,鼓励发现: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写感受。

3.细读课文,品味语言:逐步深入体会窃读的滋味。

4.熟读课文,积累体悟:抄写感受深的句子,写下感受。

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改以往读读悟悟的形式,在语言实践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

第二学段阅读的主要任务是: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主要解决“写什么”。第三学段阅读的新要求: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主要解决“怎样写”。这是第三学段的新要求,要在教学中引起重视。

如《梅花魂》一文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想一想每件事情中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外祖父的思念之情?(3)几件事情有什么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学生不但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三)创新练习的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在多读、多悟的基础上强调多思、多练。练习的设计,要在有效的前提下创新思路。如《秋思》一文,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创编故事。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理解:

(1)说一说:秋风无形,如何能见?那么张籍看到的是什么?秋风阵阵,只见洛阳城里……(2)写一写:张籍会在信里写什么呢?(3)演一演:“行人临发又开封”想象当时是怎样一个场景?

再如,《小桥流水人家》,可以设计一个从文本到生活的迁移的练习:

(1)读课文之后填一填:那些美好的印象,包括……也包括……,作者一辈子不会忘记。(2)熟读课文之后再填一填:那些美好的印象,包括……也包括……,我一辈子不会忘记。

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趣味盎然中提升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教学一二单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基于标准的有效教学,也就从这时开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