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教,以读代讲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112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

 

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

 

1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

 

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

 

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

 

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

 

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

 

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36小时不离开,这种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

 

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小时,12小时,36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

 

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

 

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把握住人物的心情去读,自然就读出了语言的温度。很想再听听你们那么到位的朗读,再读一次给老师听听好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到“没人再来阻挡他”的时候表露出了惋惜之情,我们很为这位父亲担忧,在这之前,有没有人前来“阻挡”他?都是些什么人?

 

8:“有些人”。──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你的语速稍快了。就在父亲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了,他们很多都是痛苦大喊儿女的名字之后就绝望地离开了,他们都觉得儿女生存的希望微乎其微,于是他们拉住这位父亲,伤心而又绝望地劝阻父亲──

 

9: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这回语速放慢了,这是因为──

 

9:因为人们对父亲能在厚厚的废墟底下挖掘到儿子不抱任何希望,要读出人们的绝望心情。

 

师:失去孩子的父母一个又一个抱着希望来到废墟面前,又带着无尽的失望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他们绝望地对坚持挖掘的父亲说──

 

生齐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可是父亲是怎么回答的?(生齐读──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他回答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请用三角符号在描写父亲神态的标示出来。

 

10:“双眼直直”是父亲回答的神态。

 

师: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神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谈谈你对父亲“双眼直直”的理解。

 

11:他挖了那么久,很疲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