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赏读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冯骥才的散文,不是被其细腻真挚的情感所感染,就是被其细致生动的描写所吸引,而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那总在结尾处自自然然又匠心独运地揭示主题的艺术手法。《珍珠鸟》可谓冯骥才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散文写作的主要特点。

一、美丽的文字,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叙事状物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亲切细腻的语言写出了小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鸟儿真诚、细腻的爱,从而让我们看到了鸟儿和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为作者用真诚创造出的美好境界而感动。

经典的文章总是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完美结合的产物,本文语言亲切自然,仿佛浑然天成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细细品味,口齿生津。“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落笔,便送来一股清新宜人的风,一首节奏明快的曲,可以想见,后面的文字该是怎样充满诗情画意。果然,因为“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便精心地为它们布置了一个幽静的居室,使得“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当然,这般情境下,心头轻松自在的更有作者本人。作者为珍珠鸟布置如此宜居的环境,不仅让人读出了他对鸟儿的喜爱,还读出了他对鸟儿的尊重──“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更美的意境,更和谐的乐章是小珍珠鸟出世以后的部分。因为不忍心打扰珍珠鸟的生活,它们有了雏儿,“我”还是通过绿里发出的“尖细又娇嫩的鸣叫声”猜到的。若不是作者每天都关心着它们,对它们的叫声十分熟悉,又怎么会马上猜到呢?一这小珍珠鸟儿露了面,从作者笔端流泻的文字便平添了一丝甜蜜的柔情──

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

待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小家伙”,多么亲切的称呼,字字句句都是发自心底的怜爱。在作者的眼中、心中,这只是一只小鸟,分明是一个唯恐亲近不够的小顽童、好朋友。这一个个令人感动、羡慕的画面中,洋溢着小珍珠鸟的天真可爱、活泼快乐,也流淌着作者的柔情关爱和惬意的幸福。

教学中,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在这些美好细腻的文字间徜徉,美美地读,细细地品,读出美好的意境,读懂文字的美丽,该是一种难得的快乐幸福的体验吧!

二、点睛之笔,升华主题

画家张僧繇的画龙点睛之笔令人叫绝。同样有画家身份的冯骥才,他的散文也有点睛之笔,而且,这点睛之笔多在文章结尾处,《珍珠鸟》《花的勇气》《挑山工》等都是。不仅是他的散文,他的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每一篇结尾处,都有一句升华主题的、富有哲思的感言,常常会令读者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当我们读完课文描写的一个个人与鸟儿和谐相处的画面,以为作者就是要和我们一起分享他的这些独特而难得的生活细节和经历时,他突然笔尖一抖,道出了他在与珍珠鸟相处的经历中悟出的生活真谛──信赖,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散文在结尾处直接点明主旨,往往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极易破坏散文含蓄蕴藉之美,落得狗尾续貂之嫌。而冯骥才能“险中求胜”,得益于他高超的艺术手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把读者的身心都浸润于他的文字所营造的情与境中,当读者流连其中时,他又一笔将你点醒、开悟,认识的境界一下子得到了升华。的确,他的点睛之笔就是为了揭示文章的要旨,升华文章的主题,使他的散文于感性美中结出一枚令人回味无穷的智性之果来,这大大提升了他的散文的艺术价值。《珍珠鸟》一文如果少了这结尾处的点睛之笔,其文本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是呀,正是信赖结成的纽带才使人、鸟共处的生活如此美好。如果没有这份真诚的信赖,也就没有这美好的境界,没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图景。

当然,没有必要要求学生也能从写作手法上明了这点睛之笔的妙处,但结合文本所叙的人与鸟的关系之变化、相处之和谐,引导学生体会“信赖”之美,文本主题在学生心中的升华,是很自然的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