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读中感悟──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范读,引读,齐读,默读,指名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流动板书──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先后在黑板上板书圆明园的景点:…… 也有……,…… 也有……等,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老师又相应地把这些“有”全部擦掉,配合当时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无比的悲愤,痛恨。

 

  五、教学预设:

 

  一、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师小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又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才能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4.了解毁灭经过。

 

(1)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段。

 

(2)指名读,提醒学生把心中的感情读出来。

 

(3)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残暴、野蛮、无耻等。)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闯、搬、掠、毁”等词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