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本色 最是动人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尤其在长篇小说艺术上贡献巨大,因而与茅盾、巴金一起,被并称为“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出了不少精美的散文,比如《一些印象》《我的母亲》《宗月大师》《养花》《五月的青岛》等等,都已成为现当代散文的经典篇目。

 

老舍的散文按内容来分,大体上有五类:写景、写生物、记人、写世态风俗、文论。不管什么内容,这些散文都体现了老舍文学创作的一贯风格:关切世俗人生,同情普通人,尤其是弱小生命的命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过,比起他的小说和戏剧来,散文更显平易自然,轻松幽默的气息也更浓重一些。在老舍散文中,写景散文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也是老舍散文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历来为读者所称道。老舍笔下的林海、草原、泉水,清新自然,令人陶醉;他对北京、济南、青岛的描写,不仅呈现了这些城市各自最具特色的景色,四季变换的过程,而且准确地刻画了它们内在的城市性格和灵魂。通过老舍的写景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文字所传达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激情。老舍从来不像古典文人那样以静观的态度面对自然,也不像外向的浪漫主义作家那样以夸张的感情赞美自然。老舍不掩饰对自然的喜爱,但在情感表达上又比较含蓄,他以一种平易朴实,夹杂着叙述、议论、抒情的自然活泼的口语,描摹了动人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平和而有力地传达出一种温暖感人的人间情怀。

 

老舍对自然的热爱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个人生命史的背景。

 

老舍曾于1924年夏天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中文教师。在英国期间,他广泛地接受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影响,包括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影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边教学边创作。因授课需要,他编写了文学概论讲义,其中专门谈到了卢梭的文学主张。卢梭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backtonature)。“自然的状态”在教育上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罪恶往往是由于所谓文明特别是城市文明对自然人性的扭曲造成的。因此,在卢梭看来,只有“归于自然”,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卢梭的自然人性观念和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有深刻的关联,而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核心内容就是自然崇拜,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里,对自然景物的书写具有独立而重要的美学意义。尽管老舍并没有在文学中表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气质,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卢梭的影响也不无关系。

 

另外,老舍对自然的热爱,他的健康的生活态度也和母亲的影响有关。老舍一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因此,母性在老舍的生命里举足轻重。母亲自尊、要强,在困苦之中仍然爱洁净,乐于助人,这种生命的教育使老舍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宽容平和地对待世界与他人的方式。这也表现在老舍对于水的偏爱上面,老舍的小说和散文中经常出现水的场景(《趵突泉》即为一例)。水,例如湖泊、池塘、泉水等,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都是母性的象征,代表着一种博大、柔软的,具有包容性的本源性的事物,能够给人以精神的抚慰。

 

以上两种背景因素直接影响了老舍对自然的偏爱和书写自然的方式。在他的写景散文中总是出现充满生命力的景致,即使写到济南的冬天也是那么温暖、舒适,具有了春的气息。老舍写景散文中最常出现的色彩是绿色,而绿色是象征生命与希望的色彩。在《林海》(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草原》两篇课文中,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林海》)“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草原》)

 

在《语言与风格》一文中,老舍讨论了语言的四个要点:用字,比喻,句,节段。他认为小说应当力求自然,不能过于注重修辞。在老舍散文中,这种美学追求表现得更加清晰。老舍的散文非常平易自然,态度亲近随和,他使用一种轻松随意的口语娓娓道来,却不给人以浅白之感,因为他使用的这种口语看似随意,却极具表现力。比如,在描述之中不时插入类似“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兴安岭越看越可爱!”“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等完全口语化的句子,自然贴切,恰如其分,表情达意,俗白而有味。比如,在《趵突泉》中,写泉中的水泡“看,又来一个!”给人以极强的现场感,读者不难从中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惊喜之感和童稚之趣。

 

老舍的文字亲切自然,但并非不注重修辞,只是修辞技巧较为内敛而已。老舍写景时最善于运用拟人和比喻,这本来是两种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段,如运用得不好,易显俗滥。但老舍却艺高人胆大,巧于使用这两种普通的写作技巧描画自然风光。在看似并不奇崛,甚至有些简单的拟人和比喻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事物的由衷的喜爱,精神的契合,仿佛它们真正拥有了和人类一样平等的生命形态。比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林海》),“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趵突泉》),传达出说不尽的生活情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