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厚、垫稳,抖得脆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师:哈哈,好啊!希望你们能对症下药,妙手回春!

(以下是各组继续交流方法,略)

师:现在,我就是“啰唆先生”(笑声)。注意了,我正在打电话。哦,对了,劝说啰唆先生的时候,不要举手了,想说就说。还有,我这位啰唆先生脾气可不大好!(掏出手机作打电话状,以下简称啰唆)

啰唆:喂,小王啊!(笑声)下车以后你往对面走,从西边数第三个电线杆子,我在那儿等你。七点一刻开演,我七点等你。记住,是七点钟。(笑声)哎呀,小王,你别来了,现在都八点半了。(笑声)

啰唆:(自言自语)唉,真倒霉,想约女朋友看电影,结果没有时间了!真倒霉啊!

生2:哼,你看看你,打一个电话说一点小事,用了两个多小时,不仅耽误别人打电话,还耽误了自己的事情!什么倒霉?你活该!

啰唆:(瞪眼,生大笑)你是哪家的孩子?想挨揍是不是?(笑声)

生2:你这个人真是“狗咬(苟杳)吕洞宾,不知好人心”!我这是劝你改正啰唆的毛病,这种方法叫当头一喝(hē)。(大笑声)

生5:张翼飞,那叫当头棒喝,那个喝字应该读第四声。你说话太没有礼貌了。你知道著名的培根名言吗?我告诉你:“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我们是小孩,大人是长辈,我们应该讲礼貌。

师:对!礼貌非常重要,否则,不但劝说不成功,恐怕还要适得其反!来,大家继续劝。

生6:啰唆先生,我想求您一件事,您能帮帮我吗?

啰唆:什么事?快说。我正烦着呢!(该生伸了伸舌头,坐下了)

生1:对不起,谢涤非刚才叫您叫错啦,她不懂事儿,应该叫您老板。(笑声)

啰唆:我不是老板。我是打工的!有什么事情,说吧。

生1:啊……啊……是这样的。啊……啊……(笑声不断)

啰唆:有什么事情你就快说啊,啊什么啊?

生1:啊……是这样的,我们四个人哪,知道吧,就是我们小组的四个人,一个是我──张瑞娜,一个是谢涤非,就是刚才那个惹您生气的同学,一个呢,叫什么呢?哎──陈永钊,你叫什么名字?(笑声)

啰唆:喂,小孩,你怎么这么啰唆?你明明知道人家的名字还问人家叫什么?

生1:抱歉,抱歉,我错啦,我错啦!抱歉,抱歉,我错啦,我错啦!(连续十几次重复)(笑声)

啰唆:有完没完呢你?真是太啰唆了!

生1:是啊是啊!抱歉,抱歉,我错啦!(笑声)

啰唆:哎呀,你急死我啦!!!求求你,简单点说,不要这么啰唆好不好?

生1:您这就着急啦?可是您刚才打电话时,别人都等了两个多小时,您怎么不嫌自己啰唆呢?

啰唆:啊?我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吗?

生1:是啊。

啰唆:哦,那是有点太长了!怪不得电影没看成。

生1:哼,知道啰唆的害处啦?

啰唆:知道了……啊?原来你这小丫头设计害我!

生1:这叫“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耶──成功啦!

生7:叔叔啊,不,啰唆叔叔啊!(笑声)您知道为什么没看成电影吗?

啰唆:嗯,这个小朋友嘛,还是很乖的(笑声)!真会说话!那你说说看?

生7:主要原因就是您说话不大简练,一件小事您就说了半天,其实没有必要嘛。

啰唆:哎呀,小朋友,你不知道,那是我的未婚妻呀!(笑声)和她说话,我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哪!(笑声)

生8:如果您打电话简练一点,现在就能和那位阿姨一起坐在电影院里啦!想一想吧,是在电话里说话好呢,还是一起看电影好呢?

啰唆:那还用说,当然一起看电影好。

生8:所以,为了叔叔您将来能和老婆,啊不,未婚妻,一起看电影,也不再影响别人,打电话时还是简单一点好哇!

啰唆:哎呀,好孩子,你们两人真会说话,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我一定听你们的。

师:好了,同学们,既然人家啰唆先生认错了,而且愿意改正错误了,我们的劝说也就到此结束了。

生:我们组还没劝呢。

师:哈,不要劝了,如果再劝,那你们也就成了啰唆先生啦!

从以上实录来看,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学会了一些常用的劝说的方法,而且懂得了劝说他人时应该尊重对方,还应该具备相应的礼节,否则,劝说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搭建交际的展示平台──“抖包袱”

(一)挑战难关,在师生交际中选择话题

本组的“劝说”,提供了三个内容,一是要求学生劝说好朋友不要把果皮随手乱扔;二是劝说别人不要在剧院观看时没完没了地说话;三是劝说邻居家的大哥哥不要总是玩电子游戏。就这三个话题,首先,我利用课外师生交流的时间与学生们逐一分析,确定难度。

大家一致认为,第一个比较容易,原因有三:一是同学们都受过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教育,扔果皮的同学可能是一时忘记了,提醒他一下就会改正;二是既然是好朋友,什么话都能说,可以开诚布公地采用“直劝法”,不必 “绕弯子”,甚至采用“当头棒喝”的方法也没有什么大碍;三是劝说此类事件的材料(主要指语言素材)比比皆是,不必花费太大的功夫搜寻。

第三个话题,尽管有些难度,但是,只要解决了“入门”(搭上话茬)的问题,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身为学生的“大哥哥”一般情况下还是能够接受劝说的。再说,“劝学”的材料铺天盖地,完全可以拿来“慷慨陈词”一番,用孩子们的话说,“只要在情在理,可以无坚不摧”。

最难的就是第二个话题──劝说别人不要在剧院观看影剧时没完没了地说话。原因有四:一是面对陌生人,不好开口;二是面对这样的人自己容易生气,情感不好控制;三是大家都在看戏,劝说的声音不能太高,不能“当头棒喝”,也难以用精心准备的材料“慷慨陈词”;四是弄不好就有“瓜田李下”之嫌,不能多说,说多了的话,自己也就和那两个“说个没完没了”的人一样了。

看到大家因分析的合情合理而不得不产生的畏难情绪,我只能采用“以退为进”的“激将法”,提起他们的兴致:

师:看来,这场劝说之战,我们是不战而败了!

生(齐):是啊!

师:我觉得,在影剧院里不停地说话的人啊,不但嘴皮子厉害,而且还懂得最高明的兵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