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航程》教学反思之二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这一课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董辉红老师上这一课我听过两次。董老师精巧而大气的设计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的听课笔记非常详细,这一次,以我来了个原样照搬。
  课堂上,理解“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我利用找重点词想像场面、朗读重点句子等,并辅以鼓舞人心的图片,学生的理解很自然很顺利,但是理解“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孩子们无法想像在那个年代,侨居国外的同胞受尽了怎样的屈辱,就无法体会当看到祖国士气高昂的现代化舰艇编队出访美国时,那些恋根的侨胞们是怎样的激动与自豪。为给孩子们铺垫一个高度,我展示了不少收集的资料,然后创设情境引读,但效果并不太明显,能看出来,我努力打通的是认知的连接,而情感的通道却并没有连接。
  移植这堂课,没有获得我想像中的效果,我想,除了我在调控课堂能力、素质积淀等各方面与名师之间的差别,还有一个原因如鲠在喉:我自己不能激情投入。当我在写教案时,一边读着“两国军队还举行了联欢会,共同演奏了《人民海军向前进》《越过海洋的握手》等中美乐曲。”“美国海军的家属也加入了欢迎的行列,孩子们依偎在中国水兵的怀里拍照。”这些句子,一边想到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的所作所为,我觉得把美国海军的友善和中美海军在一起时的情景说得那样美好,真有些虚伪,有些让人难以启齿。尽管当时的情况确实是如此,但是,变化后的情况给人的心理冲击是能左右人的情感基调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课本上有些课文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历史的变迁而进行删改,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大多数时候是简单地接受,而不会谨慎地“过滤”后再吸收,于是过时或是不太合时宜的内容但会老师造成困扰,说严重一些,或许还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