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教学策略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和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谁来说一说?
  生:写法上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
  师:除了动作、神态,回到战场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样的描写?
  生:这一段还有关于嘎羧的声音描写。
  师:“光荣归去”这部分内容有没有让你感动的语句呢?谁来给大家读你所画的句子。
  生:我找的是这句“土坑约有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句写嘎羧凝望着天空,它仿佛期盼着和平。
  师:你读出了这段话背后的情感,课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大象是—种有灵性的动物,每头象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回到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但嘎羧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嘎羧和其他公象奋勇杀敌,是村民们把嘎羧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嘎羧十分怀念和它浴血搏杀的战友,它要跟它们躺在一起,永远不忘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和战友们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
  整体读文,总结写作方法
  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嘎羧最后的生命历程吧。一日做士兵,终身为战士,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你来给大家读读。(音乐起)
  (生配乐读重点段一)
  师:26年了,它也忘不了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谁给大家读读。
  (生配乐读重点段二)
  师:同学们,最后嘎羧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嘎羧逝去了,它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静静地想,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它留给我们的是它的善良和忠诚。
  生:它留给我们的是和平,因为它和它的战友用生命保护了这片土地,捍卫了和平。
  师:它在祈祷和平啊!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嘎羧的形象就理解到这里,相信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它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动物,其实更是在写他内心的这份情感啊!难怪作者这样说——(投影出示:“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沈石溪)一起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对嘎羧的形象有这样的认识外,在写法上我们又有怎样的收获呢?
  生:我们要注重人物的动作、情感和声音,还有神态。
  拓展阅读,体会动物情感
  师: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生:沈石溪。
  师:我们可以阅读他的《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一定会更深刻了解刚才读的那句话。
  师:我们看作业。第一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做)。第二项写出主要内容(必做)。第三项,阅读沈石溪的作品(选做)。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感受他带给我们的人性的优点和生命的亮点。

  总评
  一、吃准目标,夯实学习基础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23课,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具体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教师围绕单元教学的目标,以教材为例,注重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体会动物小说的特点之一——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的设计与教学实施,体现着“课标”对六年级教学的要求,年段特点鲜明。
  二、指导学法,展现学习过程
  首先,在初读阶段,教师注重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指导。当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出现困难时,我们看到教师不急不躁,通过评价指出同学概括主要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有效的方法指导,学习抓住主要情节或事件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学习过程展现清晰,进步十分明显。
  其次,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们看到教师并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学生学习的目光集中在第7、14、22自然段上,并注意非常巧妙地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渗透长文短学的学习方法。
  在重点段落的阅读中,我们更是惊喜地看到教师努力体现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用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在教学中,我们没有看到以往教学中大量存在的逐词、逐句的内容分析,教师巧妙地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融入在对文本的“读”中。在读书中,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语、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感受嘎羧情感;在读书中,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动物小说的写作特点。这节课,读得充分,读得有过程、有方法,读得深入。


                    赛课感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张龙

  一、理念的更新在于不断地学习
  在这节课上我力图体现以下四点内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人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4)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初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这四点内容是我经过学习、思考而获得的,所以说理念要想更新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二、素质的提高在于对学生的关注度
  在一次次的试讲中,我发现很多时候都没有倾听学生的发言。这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在两个层面的现象;造成了学生的精彩发言老师没有及时捕捉到,失去了教育契机的现象;造成了老师一味地走教案,而把学生搁置一旁的现象。在一次试讲中,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太好,班里只有一两个同学发言。学生的表现影响到了我的心情,于是我省去了中间的教学环节,提前6分钟下了课。课后,指导教师告诉我,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提升,而不是让学生配合老师走自己的教案。哪怕是朗读有一点点进步,思想有一点点提升,这都是你的成就,你的课都没有白上,如果你草草结束了这节课,你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三、课堂上的亮点在于精彩的生成
  课堂上的亮点不是靠教师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于学生的精彩发言你是否捕捉到了,学生在这节课上是否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这是我在这次大赛中体会最深刻的一点。大赛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水平越好,我才能讲得越好。经过大赛后,我明白了学生在课堂上大幅度的提升才是教师的水平。

  相关链接:《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宁夏会堂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