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师》说课设计之一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一、说教材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学生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大家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方面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二、说学情: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最后半年的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识字方面已经不需要老师做太多指导,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六年级学生急需要培养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2、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五、说教学方法
  1.在这堂课上主要探究老师的“个性”和“最好”。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2.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六、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采用“半放”“半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熟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会认会读会写,积累好词佳句。上课时我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接下去是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二板块是探究人物的个性。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通过朋友对怀特森先生的评价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在学生感受考试结果的出人意料后,我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刺眼的**,刺眼的零分,你会怎么想?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后,你的心情如何?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然后及时转换角色:“怀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们这个群情激愤的教室里,请怀特森老师献身。”学生进入怀特森先生的角色,义正词严却又语重心长地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然后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怎么想的?第三个板块是探究“最好”
  以“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导入6——7自然段的学习,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在教学的结尾,我先设计了阅读交流,如,《嗅苹果》,读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再次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坚持真理。)
  然后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如,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A、《我看怀特森先生》C、《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D、《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B、由《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仿照本文的写法学习作文
  这个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
  九、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实
  零分
  怀特森先生最好的老师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养成好习惯”,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懂得应该如何做人。整个板书展示出了课文的知识重点,教学目的和构段方式,完全为落实教学目标而服务,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明白了道理。
  板书还能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文字,线条把课文内容和教学目的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板书还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高年级的学生思想活跃而且单纯,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传统的说教方式他们不感兴趣,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一有利形式,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的潜能。
  板书具有高度的概括,简要凝练的特点,试想用这样的板书进行教学,无疑会很好地的培养学生准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他们的一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如果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诸多技能,而上述板书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采用了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观点和入情入境的教学方法,唤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实践证明,板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浓缩了课文内容的精华,融入了教者的心血,它向学生传递着新的知识和做人的真谛,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