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之二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时间、地点:2010年10月29日于仙桃职业学院
  学生: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整理:(根据听课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风光秀丽,名胜古迹那是数不胜数,你能说说你知道哪些名胜古迹吗?
  生1:故宫;
  生2:迷人的张家界;
  ……
  师:咱们聊得很开心,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一、激情导入
  师:是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名山秀,大川奇,一草一木都这么的惹人喜爱。其实,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你还会看到他国的异域风光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的哥廷根去看看那里的民俗风情。
  (课件出示德国有关风情图片;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再读一遍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不明白吗?
  生1:为什么自己种花是让别人看的呢?
  生2:自己种花应该是给自己看的,愉悦自己的,为什么是给别人看的呢?
  师:是呀,自己种花、养花却是为了给别人看,多么令人感到惊奇。其实早年学习于此的作者就已经感受到了,当四五十年后,作者再次踏上这个异国他乡时,眼前的一幕幕又再次的映入作者的眼帘,于是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齐读,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让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认真学,慢慢品吧!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请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还要一边读一边想: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感到奇了,动笔把它划下来。
  (生自由大声朗读。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巡视)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也很投入,真好!下面我来检查同学们的生字掌握情况。首先检查读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生字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脊jī  锦jǐn 姹cà   颇pō
    B.姹chà 嫣yān 瑕xíɑ  脊jǐ
    C.颇pō  脊jǐ  锦jǐnɡ  瑕xá
  师:你选的是——
  生1:我选B;
  生2:我也选B;
  师:那其它同学呢,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全班齐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把它们放到词语里,该怎样读呢?(课件出示词语):
    脊  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耐人寻味  应接不暇
  师:谁来读一读?请你读第一行。
  生1:读“脊梁莞尔一笑”
  师:你读得真准,“脊梁”是一个轻声词,你注意到了,真好。
  师:剩下的四个词,谁来读?
  生2: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师:咱们读书呀要字正腔圆,请你再读。
  生2:读“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师:有进步了。全班齐读。
  师:字音掌握得很好,那在字形上呢?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课件出示)
    A.莞尔一笑  姹紫焉红  脊梁
    B.应接不霞  耐人寻味
    C.花团锦簇  姹紫鄢红
    D.应接不暇  姹紫嫣红
  师:你认为是哪一组呢?
  生:我认为是D。
  师:都同意吗?
  师:一起来读一读D组词语吧。
  师:“暇”是什么意思?
  生:是看不过来。
  师:“不暇”才是看不过来。
  师:所以,“暇”和时间、日子有关系,因此是日字旁,同学们,请记住了,这个“姹”和“嫣”都有女字旁。在写字的时候可不要漏了!“脊梁”的“脊”字怎么写呢?
  生:“脊”字的上半部先写两边再写中间。
  师;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多媒体出示“脊”字的笔顺)
  师:让我们一起来书空“脊”字吧。
  三、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师:下面我请四位同学来读课文,读的同学认真读,听的同学用心听,再次体会画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了,或是说最令你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地方?
  师:读得真好。谁来说说,文中那些地方的景色描写让你感到奇呢?
  生: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课件相机出示)全班齐读这一句,你能说说,这句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了呢?
  生:“他们的养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里让我感到很奇怪。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词——脊梁,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的是花的枝干。
  师:(实物,一朵花)这是一朵花,在德国,人们是怎样栽种的呢?谁来试着比划比划?
  生1:不懂。
  生2:把怒放的花朵朝向同学。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花朵朝外开,你们看到了。
  生:怒放的鲜艳的花朵。
  师:而你就只能看到花的……
  生:花的枝干(部分学生说)。
  师:也就是花的“脊梁”呀!你理解得很到位,做得真好,掌声送给她!
  师:同学们,这和我们养花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养花那是为了什么呀?
  生1: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欣赏的。
  生2:是为了装点我们自己的环境,让环境更美些,我们自己更开心一些。
  师:是呀,可是德国人养花却是——(师指课题)
  生:为了让别人看。
  师:怪不得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师指板书)。
  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
  师:再读(师指板书)。
  师:从这句话里,你还感到哪些方面“奇”了?
  生:我认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这里也很奇。
  师:“家家户户”,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1:每一家。
  生2:所有的人家。
  生3:全部的人家。
  师:那我想问问咱们同学,谁家养有花的,请举手。
  (一小部分学生举手)
  师:那我们同学能说家家户户都养花吗?
  生:不能。
  师:而在德国却是家家户户,每家每户,所有全部的人家都在养花,你觉得奇怪吗?
  生:奇怪。
  师: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呢?
  生1:惊讶。
  生2:惊奇
  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自己读一读吧!
  (生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请你来。
  (一生读)
  师:我怎么不感到惊奇呀?你来。
  (另一名学生读)
  师:有了,我感到了你的惊讶,全班一起读。
  过渡语:
  师:是呀,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呀,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了呢?
  生:“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课件出示)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
  生:花团锦簇。
  师: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
  生:就是花很多。
  师:是呀,花很多,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那就是……
  生:花团锦簇。
  师:还有哪个词呢?
  生:姹紫嫣红。
  师: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生:形容花的颜色很多,开得很艳丽!
  师:是呀,德国的花不仅多,颜色还很鲜艳。这里还有哪个词是说花多的呢?
  生:花的海洋。
  师:说明花非常的……
  生接:多。
  师:还有吗?
  生: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