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略)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写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已经熟读了课文,也自学了生字词,在读课文时遇到过什么问题吗?现在可以提出来。要注意,提的问题要经过认真思考,提得有价值。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浏览课文。)

  师;谁有问题了?请提出来。

  生1:我从“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句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师:是啊!这个问题提得好。我记住了你的问题。(教师板书:奇丽、奇特。)

  生2:第三自然段中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师:问题提得很有价值,你在读课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第三自然段,看你自己能不能读懂。(教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生3:“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的东西指得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相信只要你自己认真读书,就能找到答案。(教师板书:美丽)

  生4 “这是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梦”?(教师板书:梦)

  师:还有问题吗?好,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既有思维价值,也很有整体性。这些问题中,先研究哪个问题呢?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阅读了这一组的单元导读,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生: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师:还有吗?

  生:是了解外国风光、异域文化的。

  生:从表达上,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师:也就是说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我们学习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

  师:好,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与“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这个主题更为密切?

  生: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问题。

  师:好,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生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咱们就先围绕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我们在研读的过程中,再逐一解决其他问题。可以吗?

  生:可以。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在窗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这叫我感受到那里的花很多,颜色也特别鲜艳,非常美丽。

  师:教师出示这段文字课件(红字出示)

  师:就这句话,你是怎么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

  生:我从“家家户户“这个词读懂的,德国的所有人他们都是把花摆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两家把花摆放在窗前的。所以,我感受到这里的景色又奇特,又美丽。

  师:不错,你能从一个词语里读懂,很会学习,读书就要这样注意揣摩它的意思。能说说,你还从哪看出不是一家两家这样做的?

  生:从“任何”这个词看出那里的每一条街都盛开着鲜花。不是只有一条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户户都自主的把花让别人看。走在那条街道都能看到这样美丽的花。

  师:你找的很准,谈得也很深刻,这样美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感情没有读出来,谁能再读,让我们感到花的多,花的美,景色的奇丽?

  生:再读。

  师:好,他读时什么词强调了呢?

  生:是“任何”

  师:还应该强调什么词?

  生:我觉得还应强调“家家户户”

  师:请同学们再联系着读读。

  生:练读。

  师:请你来试试。(生读)

  师:这么美的词语请大家一起读读。(课件打出红色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齐读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在你眼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

  生:就是花太多了,一簇连着一簇,都紧紧的簇拥在一起,颜色有各种各样的,非常鲜艳,特别美丽。

  生:这种景象一定是大家都特别向往的,花多得成团,各色鲜花怒放的美丽景象。

  师:多美的景色,请大家都来读读美丽迷人的景色。

  生:练读。

  师:就这一段,你还从什么句子看出景色的奇丽?

  生:我从这句话“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丽。

  师:能否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从这句能读出那里的花非常奇丽,花多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看得我眼花缭乱,我觉得那种境界太美了。我们很喜欢这种境界。

  师:从哪个词语看出花的多

  师:从“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这两个词看出那里全是花的世界,窗外全有花在点缀着。课件(红字出示: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生:我给他补充,我从“山阴道”这个词读懂了人走在街道上,就仿佛在山上,两边高高的茂密的树,路上被树木挡着阳光而很阴凉。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走进树林才有这样的意境呢!

  师:这位同学在读书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我们从哪里看出来的,要从书上找到依据,具体的词语或者是哪句话,这些都是比较好的读书方法。请大家练着读读这奇丽的景色。(学生练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

  生:想

  师:好,下面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我请一名同学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师:学生配乐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盛开着含苞欲放、千姿百态的鲜花,在向我们招手,行人还不时的驻足观赏。

  生:我仿佛看到了德国人家家家户户的窗前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争芳斗艳,美极了。我感到走在街道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师:想象得太丰富了,谈出了你此时自己的真实感受。请接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花儿们窃窃私语,好像在说“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主人啊!”

  生:我仿佛闻到了,花儿们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师:看(出示课件),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你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读?

  生:想

  师:谁能自己给大家读一读,读书太重要了,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必定是朗读水平高的人。

  生:一名学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生: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奇丽景色的句子。

  师: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我的心情非常高兴。

  生:我的心情很愉悦,神清气爽。

  生:我的心情比较舒畅。

  师:带上我们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生:大家自由读这一段奇丽景色的句子。

  师:多么美的异国风光,你能背下来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谁背下来就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生:学生背诵。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这让我感受到民族非常奇特。当时的作者很吃惊,很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