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长春版教学参考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7—2 夜莺的歌声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个小故事,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敌情,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充分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两个:一是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并初步了解贯穿叙述的线索;二是体会“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够运用查词典等办法理解“凝神”“寂静”“婉转”“垂头丧气”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布置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没见过“夜莺”的,通过查资料,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要注意“坊”字读作“f?ng”,“模”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作“m?”,“岔”是翘舌音。“毁”字的书写比较复杂,要注意左上方“?”的书写。
  2.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特别是德国军官与“夜莺”的对话。在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运用不同语气语调,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夜莺”的话语要读得童声稚气、天真活泼,从而体现“夜莺”的机智。军官总是想从“夜莺”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因此军官的话语要读得狡诈、阴冷。
  3.阅读教学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1)体会主要人物的品质,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把故事中的小主人公称作“夜莺”,并引导学生讨论“夜莺”的机智勇敢在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使学生通过学习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理解“快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的镇静、坦然,用孩子的天真幼稚迷惑了敌人,使敌人对他不产生怀疑。又如:当敌人问“夜莺”“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的时候,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认识”,“很有信心”使他顺利地为敌人带路,而只有顺利地为敌人带路,才可能将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但当敌人问“夜莺”“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时,“夜莺”故意装糊涂,岔开话题而言他,使敌人从他口中讨不出任何消息而又无可奈何。再如:课文对“夜莺”为敌人带路途中一系列动作行为的描写,则以孩童的顽皮表现掩盖了“夜莺”的真正目的,使敌人对他放松警惕,不时地变换鸟叫声也使敌人麻痹,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这些句子都集中体现了“夜莺”的胆识和机智。应该注意的是,以上分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的思路,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段,谈自己的认识体会,不必面面俱到。
  (2)以课题“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找一找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引导学生练习课文内容,想一想“夜莺的歌声”都有什么作用,从而了解“夜莺”是如何巧妙地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
  以下词语供理解课文时参考:
  耷拉:下垂。
  阴沉:天阴的样子。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行军灶:行军中做饭的用具。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兴致勃勃:兴致很高的样子。
  尘埃:尘土。
  夜莺:一类叫声清脆婉转的鸟。
  杜鹃:鸟名。这种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是益鸟。也叫“布谷”或“子规”。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浏览课文,捕捉下列信息”一题是为了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这一练习应该在初学课文时进行,并使学生掌握搜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习惯。
  “讨论”意义在于巩固“前后照应”这一表达方法,特别在这篇课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叫首尾照应。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同时最后两个自然段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合理地推想后面可能发生的相似的故事。
  (2)拓展与运用
  “借助课文中的素材,整理出小夜莺的‘肖像’。雨来与夜莺这两位小英雄,各有什么特点”这一练习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文,作为一个旁观者将两篇课文中极富有鲜明特点的人物进行纵向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答案不必千篇一律,有道理即可。
  “把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或举办一个小英雄的故事会。”这个练习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改编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及故事,二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积累
  “读一读,写一写,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一题旨在巩固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并理解“寂静”等四个词语的意思。参考答案如下: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婉转:形容声音曲折、优美、动听。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指出,课文完全可以在倒数第2个自然段戛然而止,最后一个自然段似乎是“画蛇添足”了,删去可不可以。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段内容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体现课文的表达线索,那就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达到内容的完整;另一个作用是体现人物的品质,正是“夜莺”婉转的歌声吸引了无数的敌人。这歌声是“夜莺”独特的战斗方式,也体现了小“夜莺”的爱国热忱。

  相关资料
  苏联卫国战争
  1941~1945年,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的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12月苏军发动反攻,次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同年夏,德军又集中主力进攻斯大林格勒。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从而根本扭转了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不久苏军又取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并收复大片失地。1944年,苏军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入敌人领土上进行。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