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教学参考: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四、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有过作家这样的体验呢?

 

  教学提示:学生自由交流,最后举手回答,但一定要畅所欲言,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与作者相类似的经历的,关键是要启发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言。而教师最好做一名忠实的听众与高明的组织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美好意境与作家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教学提示:先让同学们自由读,然后再分别采用个别读,分组读与全班读的形式进行诵读。最关键是要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读出感情。可以边读边评(以学生为主,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教师评价为为辅助与补充),边评边范读(以学生范读为主,教师范读为辅),争取使每一次朗读都要比上一次有进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依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______访友》。

 

   板书设计一:

 

  

  

  注:此板书由于在文本框内套用了文本框,所以在复制粘贴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被复制与粘贴。

 

   板书设计二:

  

  

 

  注:此板书采用了文本框与图片相结合的形成,可以整体移动与操作,但不能修改。

 

附对词语的理解:

 

  板书设计三:

 

    

 

  注:此板书并未使用特殊格式,因此对它进行操作在特殊情况时可能会使各部分结构混乱。

 

  附课文重点词语理解: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