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复习”使用说明及练习提示 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第三题,模拟担任碑林解说员,联系自己临帖习字的实际,介绍一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学生学写毛笔字,临的字帖主要有颜体、欧体、柳体,可让学生联系自己习字的实际感受,谈谈某种书体的特点。

 

 

 

6.《琥珀》

 

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本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具体描写了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一题,课文中写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把最能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一两个句子画下来。

 

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这块琥珀的特点。最能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句子是:“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第二题,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的。

 

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老松树滴下的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积成了一个松脂球;二是海水淹没了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课文详细写了前一个阶段,对松脂球变成化石写得很简单,学生容易忽略。在检查交流时,教师要留意这一点,必要时加以提醒。

 

第三题,具体体会作者这样想象琥珀的形成的依据。

 

题目中,列举了作者的想象中包含的五个内容。这些想象,都是有依据的,是很合理的。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时间。

 

2)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必须是夏天,天气很热,老松树才能渗出松脂。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这块琥珀是一个渔民的儿子在海滩上发现的,这是想象海水渐渐逼近森林,最后淹没了森林的依据。

 

4)树林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如果没有高大的松树,也就不会有松脂了。

 

5)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松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样想象的依据,就是那块琥珀的特点。如果不是刚好这么巧,那两个小东西就不会“仍旧好好地躺”在“透明的琥珀里”了。

 

 

 

7.《智慧之花》

 

本文讲了两个少年儿童的故事,赞扬了她们的机智勇敢。

 

第一题,了解课文讲了哪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维吾尔族小姑娘玛丽亚,她运用学过的关于电的基本知识,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救了五个触电的男同学。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东北的小姑娘江雪,她巧妙地向工商管理所商检科举报了卖变质冰棍儿的人,这是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同伴不受伤害。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少年儿童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的思想。

 

第二题,从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进行缩写,字数不超过150字。

 

进行缩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抓住故事主要内容,把事情讲清楚;二是语句要通顺、连贯;三是不超过规定的字数。学生缩写之前,教师应从这几个方面明确要求。学生缩写以后,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检查评价,并联系学生的练笔实际酌情指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