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方法上路,借评赏增色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生:习作提示表达了两个意思,分两层,写什么?怎么写?

 

师:写什么?

 

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教师随手板书)

 

师:怎么写?

 

在学生广泛发言的基础上,梳理出:我们要通过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显示“关爱”。

 

设计意图:审题一向是学生习作的难点。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最容易写成老生常谈的“亲情”文。所以,我们把阅读分层与习作审题合二为一,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读好题,审好题。同时,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习作要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拟题的示范。

 

3.忆生活,拓宽习作思路

 

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资料,整理了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事。请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件事,咱们来交流。

 

……

 

师:是啊,沮丧时──拥抱是关爱,困境时──援手是关爱,尴尬时──解围是关爱,伤痛时──问候是关爱,犯错时──包容也是关爱,关爱无处不在。上学路上有关爱,放学途中有关爱,家庭里有关爱,校园里有关爱,社区里有关爱,关爱无时不有。我们只要有了印象深的最感动的事,就有了习作的好材料。

 

【设计意图:常见学生习作时眉头紧锁,冥思苦想,究其原因,是写作素材匮乏,“无米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丰满,就得帮助学生解决材料匮乏的问题,避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于是,我布置学生课前围绕关爱收集资料,整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亲眼目睹的事。学生带着思考整理了记忆,对印象深刻的关爱事例有了初步印象。课堂上的交流与碰撞唤醒了沉睡的记忆,那些平时不怎么在意的事、场景纷纷呈现在他们眼前,他们对关爱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他们手边的素材更丰富多彩。】

 

4.写成文,再现感动瞬间。

 

师:有了鲜活的材料,有了充足的下锅之米,现在,该烹煮关爱大餐了。

 

出示习作一:请你写一写最能展示自己习作水平的有关“关爱”事例的习作。通过描写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动作……怎么精彩怎么写。三十分钟内,看谁写得多,写得精彩。

 

学生写关爱习作,教师巡回发现典型习作。

 

【设计意图:“每个孩子都有发表交流的欲望,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学是否让他们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在脑中有了深刻认识、手边有了足够素材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让学生把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用最得心应手的方式描述出来,既降低了难度,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5.赏佳作,指导写作方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