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壮的勇士之歌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一、教材解读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文章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这是一曲悲壮的勇士之歌。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

二、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导学问题

嘎羧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四、教学方法

入情入境的品读文字,抓关键词体味真情。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入情入境的品读,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体味这曲悲壮的勇士之歌。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六、教学设计

(一)回忆导入

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我们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四个精彩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嘎羧的灵性、行为、神情,让我们感动、震撼。这节课,我们就后三个片段来读懂我们尊敬的嘎羧的心。好吗?

(二)指导品读“重披战甲”

1.嘎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战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嘎羧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能体会到什么?画出描写“嘎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心情变化。

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六段。

嘎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本文对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形象特征,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其义,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

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从语段中的“十分亢奋”“烧得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等词语可以看出。而见到象鞍后心情变得平静了,从“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语句能体会到。引导学生品句、品词,揣摩重点词语的描写,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气。

3.嘎羧在见到象鞍前的内心如此焦躁,它还可能有哪些举动呢?引导学生抓住“焦躁的举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战象对当年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象鞍的怀念,对见到旧时“战友”的激动。

4.如何朗读这些语段?学生进行多层次朗读。

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品句中的关键词语,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这种心情。

同时,引导学生体悟写法,按顺序写人物的一言一行,透过言行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学生试写,嘎羧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1)它想,同伴们,等我披上战甲,就来找你们,我们躺在一起,回忆当时在沙场浴血搏杀时的情景,让我们永远活在彼此的心中。

(2)我一定会把象鞍拿(披)上陪你们来的,想起我们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我的心里真的好比一个五味瓶……好想回到那些年,我们一起生活战斗过的那些日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