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真切细致的描写,深刻感人的内容,催人泪下的艺术魅力,主要讲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旧俄时代。凡卡由农村来到城市的一鞋铺当学徒。他受尽了种种折磨,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他写信告诉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流露出自己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二、单元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编者安排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两个单篇作品,以及《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梗概及其片段,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又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让学生成长得更快。

三、年段目标

有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拓展阅读面。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该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对关键词的把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引导理解并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本课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4.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      

六、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课文把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初次接触。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请齐读课题。通过预习知道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把这种体会带进去,再读课题。

2.知道作者是谁吗?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

(二)自学课文,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