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与关注表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四、教学过程

(一)聚焦模样,感受地球“美丽可爱”

师: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跟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呢?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读第一句话,从哪里看出地球美丽可爱?(抓住“晶莹”、裹着“水蓝色‘纱衣’”去体会。)

师:第二句话有怎样的内涵?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A.运用比喻写法,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B.先理解“母亲”和“摇篮”的本义,再体会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段。(传达出对地球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内联外拓,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聚焦地球“渺小”,体会“只有一个地球”。

师:尽管地球如此美丽可爱,但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却“只有一个地球”,而且非常“渺小”。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渺小”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地球是渺小的”?(关注具体数据和“一叶扁舟”,抓住两个“只有”,感悟地球的“渺小”。)

师:请看一组数据,想一想,你从中能读出什么呢?

地球的半径:6300多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海洋面积:3.621亿平方千米。

地球陆地面积:1.479亿平方千米。

地球可供人类居住的面积:约0.8亿平方千米。

201314日全世界人口:70.57亿人。

师:诵读课文片段,探究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地球是渺小的”?

【设计意图】聚焦“渺小”,感悟“只有一个地球”,体会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聚焦“资源有限”,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些资源的呢?

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1)何谓“恩赐”?为何不是“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物资源,说明形成的时间漫长,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2)聚焦地球的“无私”与“慷慨”:联系实际说一说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矿产资源?

3)说说人们是怎样“不加节制”地开采这些有限的矿产资源的。

4)结合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漫长,来理解“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5)放飞想象,地球上资源枯竭后可能出现怎样的情景?

师:诵读课文片段,探究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聚焦不是上帝的“恩赐”,地球的“无私”与“慷慨”,体会作者运用举例子、拟人等表达方法。

师: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