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之三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通过抓关键句和关键字来感受丝瓜的神奇;
   2、启发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2、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微笑面对生活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感悟丝瓜所展现出来的品格,启发学生感悟生活。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采用: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预习中明确学习目标,在展示中交流学习的成果,在反馈中对学习目标进行检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课)

  第一环节:出示预习目标展开预习
    一、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我对丝瓜“惊奇”的原因是什么
     2、丝瓜的神奇之处是什么?
     3、讲述丝瓜的生长过程。
     4、文中几次提到作者“担心”?他分别“担心”什么?
     5、从丝瓜的生长过程你悟出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四、搜集季羡林的资料,加深对季老的了解。
    五、课堂延伸:
     1、抓住“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我”能和“丝瓜对话,想象会说些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有神奇之处的植物?
  (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处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深入文本,并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或问题。这些想法或问题由各组组长汇集在一起,共同讨论,解决不了的在展示反馈课上集体探讨。充分调动每一个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二环节:展示反馈
   一、设置情境朗读课题:《神奇的丝瓜》
     读过课题后你能提出什么疑问呢?
     丝瓜是什么样子的?
     丝瓜能吃吗?
     丝瓜有药用价值吗?
     丝瓜有何神奇之处?
     多媒体:看一个短片,简要了解丝瓜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看看丝瓜究竟有何神奇之处——板书课题
   二、生字词展示
     老师随机抽取各组同学到黑板上默写,根据默写情况评价各组表现
     多媒体显示生字词:
     读一读:lí bā tū   yí
         篱 笆 凸出 怡然
     词语解释:
     车水马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断。
     百思不得其解: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
     杞人忧天:传说齐国有个人怕天会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比喻不必要的的忧虑。
     随机抽取词语让同学们造句
   三、朗读展示,走进文本
     老师配乐范读(多媒体播放音乐和丝瓜的生长图片)
     提示: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充满好奇,惊讶,喜悦)
     各组派代表展示朗读
     班级评论员重点点评
   四、自主探究深入文本
    (一)、品读丝瓜的“神奇”
      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丝瓜的神奇?
      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展示本组预习的成果,其他人给予补充。
      老师归纳:作者通过写丝瓜籽、丝瓜秧、丝瓜的“瓜”的神奇来体现丝瓜的神奇。重点描写了丝瓜的“瓜”的神奇,这种神奇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多媒体展示:
      第一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为什么停止了生长?不停止生长结果会怎样?)
      第二处::“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窗台上。”。(重读:弯了、把躯体、放在。丝瓜的主动性,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智慧。)
      第三处:“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凸出一个台子上。”(原来是怎样生长的?这个样子的改变是人为的吗?平着身子躺在那儿一般是指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做的?)
      品读感悟:读出丝瓜的神奇,读出作者的惊讶。以上配有制作的丝瓜插图精彩展示:你还了解哪些有神奇之处的动植物呢?
      小组派代表展示
      老师补充:
       1、瓶子草是一类著名的食虫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沼泽地、潮湿的田野或湖滨,属被动捕捉型食虫植物. 瓶子草的这些瓶状叶便是捕捉昆虫的“诱捕器”。
       2、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电树,如果人们从树旁经过,一不小心碰到了它的枝条,便会被电打得很难受。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这种树具有发电和蓄电的本领。
       3、大象的鼻子非常灵敏,如果需要,它能拾起一根缝衣针…….
    (二)、讲述丝瓜的生长过程
      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讲述丝瓜的生长过程——《丝瓜成长记》:“我是一粒小小的丝瓜籽被主人随意点在了房前的空地上…….”
      (以充满童真童趣的讲述形式,调动起学生再创作课文的积极性)
   五、课堂总结
     丝瓜的生长过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作者的眼中丝瓜是有思想的,面对丝瓜神奇的生长过程,作者的情感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秘神奇的丝瓜背后作者的心情变化。
     作业:把文中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抄一抄,品一品。
        预习目标没完成的继续预习

  第二课时(展示反馈课)

  一、回顾旧课,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同感受了丝瓜的神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丝瓜的神奇之处是什么?
    丝瓜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力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门疯狂的长;能让悬垂的瓜平神躺下。
    面对丝瓜生长过程中神奇的的变化,作者的心灵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二、深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担心”
    文中几次写到作者的“担心”?他分别担心什么?
    小组派代表展示并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
   (1)第一次“担心”
     A:瓜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
     B:我真替它担心,(重读“真“和“担心”)
   (2)第二次“担心”
     A: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
     B:我又担心起来。(重读“又”)
   (3)第三次“担心”
     A: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
     B:我又犯了担心病。(重读“担心病”)
      分角色朗读,感悟担心衬“神奇”。作者越担心,衬托了丝瓜越神奇。
      过渡:丝瓜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者表现的担忧以及丝瓜打破作者的担忧展现其神奇之处,都让作者仿佛感觉到丝瓜似乎是有思想的,如果丝瓜真的有思想,它会想些什么?
  三、体会丝瓜品格、感悟人生态度
    读课文9、10自然段:
    “丝瓜有思想,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它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我无法同丝瓜对话。”大家不妨满足一下作者的愿望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丝瓜会说话。
    多媒体出示:
    作者和丝瓜的对话
    “细细的瓜秧,浓绿的瓜叶下忽然一个翠绿色的丝瓜探出头来,它轻轻的用头蹭了一下正在沉思中的老人:‘嗨,你在想什么呢?……’”大胆想象接下来会怎么样呢?想象作者和丝瓜会有什么样的对白呢?
    小组合作,编排场景对话
    再读课文9、10自然段
    思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什么?“含笑面对秋阳”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小组派代表发
    老师点评:丝瓜生长的智慧在于它适应环境顽强的生存,甘心牺牲部分发展整体,也在于它毫不张扬的静默与自我约束的自由。而我们人的生存却你争我逐地沉浮在繁华的商品与利益的纠葛中,于是生命中许多精彩的细节被现代生活所掩盖与遮蔽。“怡然泰然悠然坦然含笑面对秋阳”该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境界。
上一篇:《军犬黑子》电子教材     下一篇:军犬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