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之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设计思路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本诗的教学有三大版块组成:一是诵读积累;二是感悟领会;三是拓展延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读书是怎样地不遗余力?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四、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法作品、投影仪、《悬梁刺股》Flash
  六、教学过程

  (一)﹑轻松谈话,巧妙揭题。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书法作品,(先出示后粘贴于黑板)你觉得这上面的字写得怎么样?(生畅所欲言)它是顾老师的一个学生写的,几年前,这个学生就特别喜欢欣赏字帖,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反复阅读字帖,但是她写的字却非常难看。有一天,我送她一首诗,读过之后,她恍然大悟,从此,这个同学变了,再后来,她就能写出今天这样的作品呢!
    1.这首诗是什么呢?就是她所写的内容,有这么神奇吗?赶快读读吧!(自由读、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
    2.对于这首诗,你最想提什么问题呢?(预设:作者是谁?诗题是什么?)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讨,理解诗句内涵。
   1.出示“范字”,再次朗读(指名读,齐读)
    ⑴简介作者陆游
     ①本学期你曾学过陆游的什么诗,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
     ②老师补充介绍: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今存九千多首,荣登中国古代诗人诗作数量之最。
   2.解题
    ①师生一起读题目
    ②讨论:题中中心词是什么?“冬夜”点明了什么?“读书”则交代了当时的环境。“示”可作什么理解?他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教育儿子呢?下面看诗的内容
   3 反复诵读,力争会背。
    ①自由读背
    ②领读、齐读。
    ③分组读(会背的则背)
    ④学生闭目轻诵
    ⑤指名背、齐背
    ⑥投影出示关键词语的注释,学生借助注释自主学习。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始”,才;
     “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⑦略谈感悟:从陆游的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相应的诗句)
   4.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
    1.指名学生背出第一句,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引出古人学习十分刻苦。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综合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简单讲一讲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播放《悬梁刺股》Flash ,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板书孜孜不倦。
    2.指名学生背出第二句,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板书:有所成就)
    3.指名背出第三句,理解“纸上”、“浅”,由“纸上”联系“纸上谈兵”中的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再说出这句诗的大意。
    4.指名背出第四句,理解“绝”“躬”再说出句意。
      综合3﹑4两句得出“实践出真知”。
    5.看图:找两个学生分角色扮演。
    ①表演要领点拨:陆游为什么要说这番话,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子聿听完后会说些什么?
    预设:
     A:陆游觉得子聿书本知识研究小有成绩,但是已经滋生了骄傲的情绪,陆游怕儿子半途而废,所以,提醒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透彻地了解书本知识和亲自实践结合起来。
     B:陆游想到自己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就是因为从小这样饱读诗书,所以,他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儿子,让他也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
     C:陆游是戎马一生的大将军,看到自己年事已高,国家的安全,民族的振兴,都靠子聿这么大的孩子将来得以保证。因此,他激励儿子好好读书,掌握真才实学,长大报效祖国。
     D:也许陆游小时侯有些贪玩,现在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已经是饱学之士,可他总觉得自己还非常浅薄。所以,他想提醒和自己小时侯同样贪玩的儿子从小就要认真读书,长大超越父亲。
     过渡语: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使诗歌更加丰满起来,我们就好象看见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写好后,他立即叫来自己的儿子,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他会怎么说呢?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时如果能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就更好了。
    ②投影片出示口头填空题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小儿子聿说:“。”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白了。
     陆游微微点头,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
     子聿听完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明白了 。
    ③学生自由组合,创意地演练。
    ④推选同学登台表演。
  (三).拓展延伸:看板书,明道理。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从医生、驾驶员、厨师……等人身上总结: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四).背默古诗
    ①指名背诵。
    ②仔细观察,注意难写的字。
    ③友情提醒:这些字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工夫的“工”。
     投影显示:
     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功夫
     1.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3.明天有()再来玩吧!
     4.中国(),名扬海外。
      通过选择比较,学生领会到:“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④学生在作业纸上默写古诗并自查(温馨提醒: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保护好视力。播放)
    ⑤反馈学生背默情况。
  (五).作业超市
   1.陆游的诗作很多,课后搜集一下,读一读,并背下来。
   2.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
   3.把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感悟的道理讲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设计:      22.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孜孜不倦
                            有所成就
         少壮工夫老始成。  持之以恒
         纸上得来终觉浅,
                            实践出真知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七、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负责抄古诗的注释,学生负责死记硬背。如此“填鸭”教诗,学生是被教会了,但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教学这首诗,在放手让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品悟诗句的大意,引导他们去寻觅诗句中的成语,成语背后的故事,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的对话,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学会了有效的读书方法。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对很多环节进行了细致地预设,遗憾的是,我总想把学生牵引到我的预设“圈套”中来,忽视了动态学案的生成,对比名师课堂,他们的精彩纷呈,就是源于他们高屋建瓴,恰当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