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三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4、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钢琴曲、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小黑板上的小诗:(或者教师配乐读)
     我沿着溪边的小径,要走回到村里去。
     我看见稻草垛上,凝结着白霜……
     我受到深深的感动了。
     可真是的,
     我看见溪岸上的草地,凝结着白霜,
     好像一块无尽铺展的白色画布,上面画出了非常美丽的树影;
     好像墨笔画出来的浓墨色的树影、淡墨色的树影。

             (郭风《松坊溪的冬天——写给孩子们》)
   2、问:你觉得写诗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3、简介郭风: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9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专家。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以独特的视角,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情感,充满着诗情画意,使读者如临其境,在大自然中遨游,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4、今天,我们来学习郭风的文章《松坊溪的冬天》。(板书课题,齐读)
   5、简介:松坊村,是南方的高山地带的一个小小山村,四面是山,是树林,是岩石。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垅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南流。这便是松坊溪。它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冬天的景色尤其美丽,这里冬天会下大雪。(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慢慢地读课文,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美丽,迷人,令人沉醉、陶醉……)
   2、出示词语,指导朗读:(小黑板准备)
     绒毛 雏菊 枫树 橙色 携带 柳絮 玉雕 草垛 淙淙 洞隙
    (1)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评价:读得正确、整齐,但还可以读得更好。
      指导:每个词语都可以读出一个画面。如“绒毛”,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溪岸边,蒲公英的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舞,多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呀!你们带着想象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什么?把你的这种想象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
   3、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全文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前标了序号。
   4、默读三部分内容,给每个内容加个标题。(板书:秋末冬初、大雪降落、雪停了)
   5、过渡:三部分内容紧扣题目,而且按照时间顺序,由初冬递入隆冬,构成了松坊溪冬天的连续风景画呢!(板书:顺序)我们今后写作文,在有必要时可以模仿本文加个序号。快点,让我们进入第一幅图画——秋末冬初图!
  三、品读赏析,体悟情感:(第一部分内容)
   1、自由读1—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拿出笔,用“——”标出景物,用“____”标出特点。(板书:景物、特点)
   2、指名回答后,小结:作者抓住了松坊溪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的色彩来写。(板书:草、木、花、果)
   3、小黑板出示:
    (1)填空:填写形容颜色的词:
      (青翠)的松树林  (碧绿)的竹林  (蓝色)的天
      (金色)的日光   (白色)的绒毛  (蓝色)的雏菊
      (火红)的枫叶   (褐色)的果实  (橙色)的野柿子
    (2)问:当这么多的色彩一齐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想到用哪个词来形容?(色彩斑斓、色彩明艳、绚丽多彩、五颜六色……板书:色彩斑斓)
      齐读填空后,师问:看到这么多色彩绚丽的景物时,你的心情如何?
   4、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学生自学:作者在看这些景物时心情怎样?(激动、喜悦、喜爱)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要求学生划句子,做批注)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①冬天快到了。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拟人,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感情,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②而山上的枫树,
      在前些日子里,
      (比喻,表现出枫叶的绚丽、明艳)
      满树全是花般的红叶,
      全是火焰般在燃烧的红叶,
      忽地全部飘落了。
      (诗一样的句子,传达着作者丰富的感情。)
     ③在高大的枫树上,在枫树的赤裸的高枝间……(第5自然段去掉4个“看哪”)
     (与第5自然段对比读,两个“看哪,看哪”,作者近乎激动的喜悦之情洋溢文字之中了。)
     小结:作者喜悦的心情和对松坊溪深深的喜爱之情从明艳的色彩中,从诗意的语句中,从那些比喻、拟人等修辞的方式中漫溢而来,让我们不禁沉醉在松坊溪的迷人景致中。老师好想读一读呀!同学们想听吗?
   5、指导朗读。
    (1)师配乐范读。(配乐《童年》)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提示:进入情境,进入画面)
    (3)指名配乐朗读。
    (4)全班齐读。
   6、小结:秋末冬初时节,松坊溪溪边和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是那样令人陶醉!“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隆冬时节,这里下起了大雪,雪中的松坊溪和雪后的松坊溪又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下节课的配乐朗读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欣赏美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郭风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游览了松坊溪。松坊溪初冬时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点击课件)瞧!松树还是青翠的,竹林还是碧绿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扬,雏菊还在开放蓝色的花,火焰般的枫叶忽地全都飘落了,树上挂满了诱人的果实。慢慢地,冬天向我们走来了。你瞧,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松坊溪披上了一件银色的外衣了!这样的松坊溪,你们喜欢吗?
    那好,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郭风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欣赏松坊溪的雪景,好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研读“大雪降落”一层:
   1、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想一想: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飞雪、溪石、石桥)
   2、师:飞雪、溪石、石桥,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呢?(副板书:写法?)现在,让我们慢慢读书,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们的笔,开始读书吧!
   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4、同桌合作: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相信会有很多收获。现在,请把你的学习所得与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有人说,把快乐与人分享,将得到两份快乐;而张老师说,把学习所得与人分享,将得到更多收获。现在,我们在全班来交流学习成果。
   (1)“飞雪”
     ①(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同桌回答:
      A、飞雪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白、轻、柔)
      B、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飞雪的特点?(比喻)
        教师引导:a、“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b、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c、为什么不比作白色的盐或砂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