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锋教学实录——《只拣儿童多处行》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师:花也和儿童一样,让我们齐读第八节!
  生:“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使得想了和不想完全不一样。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交流。时间六分钟
  生:(学生默读课文,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机锋万变。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六分钟过后)这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交流没有惟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1: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与“游人”的换位,看出冰心奶奶的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师:是呀!心里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生2:“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在一般的人看来,这群孩子是顽皮的、令人讨厌的,而冰心却把他们看成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生3: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生4:冰心奶奶说我们是天使,是太阳,是花朵,是春天。我们感谢她的比喻,感谢她的提醒。是天使,我们要释放可爱;是太阳,我们要释放光明;是花朵,我们要释放美丽;是春天,我们要释放明媚!(热烈鼓掌)
  师:你正在释放着可爱、光明、美丽和明媚,不仅是我,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
  生5: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美在儿童。”
  师:在这句话的下面划上破折线,签上你的姓名。记住,这就是你的读书格言。(鼓掌!)
  生6:花是美丽的,也是柔弱的;花是美好的,花期却是短暂的。生命柔弱似花,生命短暂如花,我们应当怎样延续美丽的花期呢?
  师:了不起的是你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花期,谈人生。你的问题值得我在内的每一个人诊视与探究。我愿意把你的话记在心里,时时警策!
  师:孙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课文的第六节(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与原著的第六节不一样——“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请发表你们的看法!
  生:有的认为原著好,有的认为改编的好。
  师:改编派(甲方)与原著派(乙方)陈述各自的观点。
  甲方:文章不是写给儿童看的吗?“华侈”,我们不懂。
  乙方:不懂,正需要学习。我方认为,“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排比在一起,一气呵成,情感贯通。
  甲方:“挥霍”是贬义的,不如“发挥”用得好。
  乙方:“发挥”,是有所限制的,显得有些温柔;“挥霍”是无所顾忌的,显得很洒脱。还是用“挥霍”更显得春光的饱满,饱满到可以大把大把地抛撒。
  生:(辩论中转移了话题)我认为,课文的第四节“我们站了一会,”读起来,有点别扭,改为“我们站了一会儿”较顺口。
  师:学习书本而不迷信书本,崇拜作家而不盲从作家。这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
  生:(举手)
  师:请讲!
  生:春光,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我,把爸爸、妈妈一生蕴藏的天真、活泼释放出来了!(鼓掌!)
  师:(走近这位比我矮半头的男同学,把他抱到凳子上,左手揽住他的双腿上部,右手拿着话筒,仰视着他)你现在比我高,因为你站在板凳上,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我仰视你,是因为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了独到的想法。这里,我愿意和在场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起再次聆听你刚才讲过的话语。
  生:(显然,他说得很激动)(热烈鼓掌)
  师:如果我们马上就要说再见了,你打算给我说些什么?
  生:我现在知道了你姓孙,是一位男老师!(笑)
  师:没错!你看清楚了我的性别。
  生:你使曾经教过我们《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语文老师。
  生:“拣”的第六笔用红笔写,看出你是一位一丝不苟的老师。
  师:知我者,你也!(笑)
  生:你很幽默,一连上两节,我们一点也不感觉累!
  师:当我们精神相遇,心情愉悦的时候常常会忘记身体的疲劳。谢谢,谢谢同学们,谢谢老师们,让我有机会和你们共同度过了我生命中有意义的九十分钟!(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