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悲愤化诗魂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三、“活”用教材,厚积薄发。
  古诗文教学要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知识,拓宽视野。
  古人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诗歌对于提高人的气质素养大有裨益。不过,光靠书本中区区几首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方为“源头活水滚滚来”。陆游一生写诗无数,再加上南宋时期,由于内忧外患,国势飘摇,造就了无数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因此,学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之后,我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摘录几首陆游诗或南宋爱国诗,感受那个时代志士们忠怀忧国,关注国家命运的时代精神;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读书汇报课,学生朗诵古诗,简介作者,浅析诗意,有针对性地挑选几首师生共同深入讨论。“诗无达诂”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制作以陆游及其爱国诗歌为内容的手抄报,并择优进行展示。学生在此间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或者是爱国情感的感染,而且更是诗人气质,志士胸怀的熏陶,直入学生人格素质,这也是传统“诗教”的本意所归。
  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古典文学,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