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话,让阅读教学同构共筑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生:(兴奋地)我知道了。父亲在敌人面前是那样的“镇定”“沉着”,是父亲的行动影响了“我”。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
  师:读出问题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好呀,请讲。
  生:她哥哥是干什么的?
  师:你们说她哥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我”受父亲的影响,变得这么勇敢、机智,她的哥哥一定也受到父亲的影响,也会是一个搞革命的青年。
  师:有道理。不过关于她哥哥的事情,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阅一下资料。
  点评: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生成的课堂信息有时会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她哥哥是什么样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李大钊同志的形象。
  师:课文最后“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此刻他的心里会想说些什么呢?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那样的时刻,李大钊不能说,现在就让我们把他心中的话儿说出来吧!
  生:我的好女儿,你懂事了,你长大了。
  生:好孩子,我很快就要被害了,你们一定要接着我的工作做下去。
  生:女儿,我为你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师:读书,就是要把自己融入书里。你们读进了书里。
  生:他的目光里充满了希望!
  师:好!好一个“希望”的目光!
  点评:对话式的课堂是师生情感、体验、生命的交流。一个“希望”的目光,包含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老师惊叹!这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彼此间分享精神与幸福。
  师:读书要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对于这篇课文谁还有自己的想法要说?
  点评:读书要读进去,到字里里行间去品、去悟;还要读出来,从整体感受,跳出课文谈课文。
  生:我课前在图书室里看了一篇文章,里面说李大钊是被军阀张作霖用绞刑绞死的,他们对李大钊“三绞处决”,为了延长李大钊的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师:(沉默)同学们,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刽子手……此刻,我相信你们的心情会和我一样激动。请你们完整地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课文带给我们的深深回忆吧。(学生读全文)
  师:读到这儿,你们对于课文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和见解,请你们再一次把它展示在黑板上。(学生踊跃上前,又写下“忠于职守”“坚强”等词汇。)
  师: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阅读关于李大钊的文章,相信你们对他还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下课)

  评析:
  案例中,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面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给予的是密切的关注,亲切的呵护,让“有益”的课堂生成的信息开出灿烂的花朵。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以学定教,尽管学生的发言是无序的,但这样的课堂犹如一首散文诗,形“散”却神“聚”!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这是为孩子们的明天着想。让我们为孩子们的发展“构建智慧”——读书的智慧,做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