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中的教学问题

语文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2-0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 怎样理解文题中的“记”字?——文体标志。
  2. 细读文章,文中陆蠡对“绿”依次有哪些态度?——爱绿,囚绿,放绿,怀绿。
  3. 第5自然段中的“我欢喜看水白”中的“水白”是什么意思?——“水之白”,相对于后句的“我欢喜看草绿”。
  4. 第13自然段中“我珍重地开释了”中的“开释”是什么意思?——释放被拘禁的人。
  5. 第13自然段中“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一句怎样理解?试找一下它的语法成分。
  6. 在全文14个自然段中,前面有7个自然段都不是写“囚绿”的,作者入题是否太慢,文笔是否过于游离了主题?
  7. 第9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自己先前床下长草的事情,这种似乎游离了眼前写作对象的笔法有什么作用?
  8. 第11自然段中,作者写道“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但是“依旧不放走它”,作者为什么对“绿”那么“残忍”呢?
  9. 第13自然段中,作者写道“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作者为什么一直到“临行时”才“开释”绿呢?此处的“囚人”仅仅是指北平房间里的那常春藤吗?
  10. 全文运用的最主要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从文中至少找出三个代表性的语句分析这种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拟人。
  11. 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你能推断出文中记叙的事情发生在哪一年吗?本文又写于哪一年呢?——所记事情发生在1937年(“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本文写于1938年(“离开北平一年了”)。
  1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看,文中的“绿”获得了一种什么特殊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作者当时的写作时代以及今天都有怎样相同的跨越时空的内涵?——象征。
  13. 记叙文在写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是不能有效扩展,本文14个自然段中除了8—11这四个直接写“囚绿”的自然段外,对“囚绿”一事做了充分的扩展,写得十分饱满。结合本文的这种结构方法,反思自己的记叙文写作,你能从中体会到拓展记叙文的一个极简单而又极重要的写作技法么?
  14. 陆蠡所写的“囚绿”一事,也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有的极普通琐碎的行为和心态表现。《囚绿记》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名作,你觉得它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作文和做人都有哪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