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学校发展特色 奏习性教育长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是坪山区“东进战略”“智慧新城”规划下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办学4年来,学校积极践行“习性教育”理念,以习性文化统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实施以“高雅文化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文化策略,开发和推进多元化“习性”系列课程,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质量突出、特色鲜明、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品牌学校。

    管理习性统领全局

    学校提出的管理习性包括“五个力”,即制度是核心竞争力、执行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发展推动力、活动是团队凝聚力、文化是精神领跑力。学校的制度机制与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基于校园规模大、人数多、管理战线长等特点,采取了“整体规划、分线管理、分层落实、全员负责”的扁平化管理方式,搭建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权责统一的管理架构,初步建立了一个全员参与、全覆盖的“一岗三责”的管理体系。以“活动凝聚力量、文化引领发展”为管理载体,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并重,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大力提升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幸福感,形成了整分结合、优势互补、刚柔相济的“习性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了管理团队的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化学校制度,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管理制度,构建开放式学校,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构建了学校、社区、家庭之间的新型关系,实现了三方共育。

    习性课程丰富多彩

    学生发展是学校办学工作的根本,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这使课程与教学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聚焦“培养人的良好习性”这一主题,顺应“习惯引领发展、性格影响未来”的习性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课程哲学,积极推进“知行合一、积习成性”策略。“积习”中的“习”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是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包含了习体、习礼、习文、习艺、习慧、习志6个模块,每个模块有3个要素,共18个要素,对应了课程评价具体指标。学校一方面结合国家基础课程,有机融入并创造性地实施“六习”;另一方面深耕拓展课程,开发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六习”个性课程,形成了习性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就是国家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学校开齐开足基础课程,全员参与,努力夯实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基础,并通过全学科、全方位的习性教育及“六习”内容的渗透,分年级、分学科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习性。

    二是拓展课程。为促进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学校共开设了节庆类、实践类、假日类、习性四大类拓展课程,有教材教案、有专用时间、有专人任教、有总结评比,全员参与,以培养学生在社会参与中的良好习性。如习性课程是学校在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课、班队会课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整体状况而开发的,由班主任每两周上一节。“习性教育”以一日歌为主线,对不同年级设置不同要求,从学生进校、早读、上课、集合、升旗、做操、课间、卫生间、放学、回家10个时段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等习性。在课程实施上,包括心语放送、故事屋、寻宝乐园、智慧小锦囊、行动大本营、心语小贴士、评价表7个环节。课后,教师将针对当堂课的主题布置习性作业,指导学生如何在家中养成良好习性。

    三是个性课程。个性课程,是在融合“六习”的基础上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适合每个学生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的课程。该课程实行全校走班制,所有学生去各自的社团教室上课,由专业的外聘教师和本校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把习体课程如“灌篮高手”,习礼课程如“礼仪主持”,习文课程如“墨缘堂”,习艺课程如“管乐”,习慧课程如“3D创意画坊”,习志课程如“赤子之心”等专业教学引进学校,编写了20余本习性校本教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目前,学校已建立了50多个社团,确保人人都成为个性课程的受益者。丰富多样的个性课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释放了学生的天性与禀赋,发挥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使他们收获着自信与成功,从学校角度上诠释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内涵。

    习性课堂精彩纷呈

    学校以“习性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探索并构建了适合学生实际的习性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习性准备、习性助学、多维习得”三部分构成。

    一是习性准备。习性准备包括学习内容、情境、情绪的准备,如学习用品的管理、学习内容的准备、学习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情绪调动、情感的铺垫等,为学生专心、愉悦、有意识地进入学习做好准备。

    二是习性助学。习性助学,是习性课堂模式三大流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即以学定教)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具有良好学习习性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性的养成,使习性与学习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提高课堂效率。由于课堂要培养的学习习性很多,故学校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某一种习性”作为“主打”,以自主学习为主线,围绕“主打”习性组织教学,实现“一课一习性”。

    三是多维习得。一堂课终了,学生通过有效学习提升学科素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是多维习得,概括三得:得基,习得学科基础知识;得法,习得学习方法;得情,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习性课堂模式下,学生不仅习得了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的外显习性,对课堂知识重难点了然于心,而且掌握了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通过充分的自学、合作、讨论、思考与读写,提升了学习素养,内化了学习习惯,升华了精神生命,获得多维多元的熏陶与成长。

    习性评价关注发展

    学校树立全课程评价观,构建“习性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习性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根据习性培养之习体、习礼、习文、习艺、习慧、习志六大指标,建立“习性教育”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大数据网络平台进行写实记录评价,开发研制《习性教育评价手册》。

    同时,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制订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八大学科的学科习性课堂评价表,以“教师习性”“学生习性”为关注点,评价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管理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有效学习,评价学生是否养成良好习性、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双管齐下,促进师生持续发展。

    教师习性业精术良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学校始终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强调培养习性教育业务骨干,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拓宽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空间,坚持建设一支富有爱心、充满激情、业务精湛、个性鲜明的师资团队。

    一是名师引领。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其快速成长和进步对学校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通过名师带头,全方位引领,搭建多元平台,多管齐下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如以专家工作室为平台,组织全校教师参与习性教育课题研究,面向全国举办讲座、名师课堂等,充分发挥专家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新型学科组,要求学科组长由“事务型”转变为“研究型”,着眼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植根课堂的研究”,使个体发展根植于集体智慧的土壤之中,又使学科组这个整体建立在个体的不断发展之上,积极发挥学科组长的引领作用;制定导师团制度,设置“1+1+3+N”导师团结构,在3年的组团周期内,以正副校长为导师团的业务顾问、以正主任为导师团的团长、以3个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核心团员,并将N个青年教师以同组异质的原则组成4个导师团队,在团长的带领下,核心成员通过与青年教师进行交互式的结对,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进行全方位、跟踪式的引导与帮扶,让青年教师能充分共享和利用团队各种资源,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是科研引路。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形成了由“科研处—导师团—学科组—备课组”组成的四环科研网络。在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科组、备课组、师徒结对的作用,要求每个学科组每个星期定时间、定地点、定主持人、定主题集中学习。并将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积极组织教师们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多次邀请各级领导和专家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做具体指导,多渠道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深圳中山小学的“习性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短短4年时间,学生、教师、学校就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习性教育学校共同体,在深圳市乃至整个广东省已逐渐成为一个响亮的特色品牌。(曾宇宁 陈焯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