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时代教育脉搏 创高质量教育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红河州一中北大门 美丽校园 绿树常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实施教育惠民举措,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促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在最近一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党中央依旧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立德树人,就要把握好素质教育时代特征,重点抓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全面推进艺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实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这样一所学校,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州委“13611”工作思路和七种作风要求,按照“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创办一所好学校”的工作思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团结广大师生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让学校在短短3年的办学时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当地中学教育的标杆,它就是红河州第一中学!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红河州第一中学)开办于2016年8月27日,是红河州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红河州教育部门直属的严格按照云南省一级中学标准规划建设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级中学。学校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与蒙自市交界处——滇南绿洲城市综合体内。这里历史厚重,文化多样,“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

    红河州第一中学建校之初,不论办学目标还是办学条件均严格按照一级中学标准建设,旨在破解红河州高中教育扩规提质的瓶颈。学校占地面积400亩,可容纳6000余名学生。学校配有计算机教室6个、电子阅览室4个,计算机400台;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阅览室报刊200余种;学生宿舍配有衣柜、标准卫生间和盥洗室;校园内建有室内篮球场、室内游泳馆、艺体综合馆、报告厅、校园超市、医务室、水果店、洗衣店、理发店、话吧等,设有各大银行的自助取款机,能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需要。校园布局高端大气,由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个区域组成。教学区由图书信息中心和教学、实验楼组合成“H”形的校园中心骨架,建筑排列整齐有序,运动区和生活区分布在学校东西两侧,整体构造无缝连接,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硬件设施及学习条件。

    2016年8月31日,在学校开办之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莅临学校参观考察。袁老为州一中题写校训“立德树人,止于至善”,他殷切期望红河州第一中学这块“基础教育的试验田”通过学校的卓越教育,发扬德行、净化民风,使学生达到德才兼备的更高境界。

    打造精致校园环境 让校园文化浸润生活

    意蕴丰厚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全校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警世名言,这些无一不在传达着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改变有多重要。红河州第一中学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性作用,匠心独运,从校园环境打造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多维度发力,创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红河州第一中学为创新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领域,将建筑文化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温新亭、笃实亭、善德广场、至善楼、致远桥……这些意蕴深远的名字都是出自校园各处的楼座、场馆、雕塑、道路等,而这些被学校领导赋予了别样意义的景观、广场、楼馆已成为校园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在各色建筑的命名上独具新意,学校还善于利用各班教室、教学楼走道及楼层界面处,随处可见各种名言警句;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一切都在发挥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除了传统的校园景观及宣传阵地建设,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也已经成为学校文化宣传的重要渠道。学校通过平台发布学校新闻,登载学生、教师习作,让师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一个练兵的场所和精神享受的空间。

    除了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红河州第一中学还重视校园党建文化打造。学校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学校基层党建质量。学校狠抓德育安全建设,成立校园安全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方案、有职责、有督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模式,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师生心理疏导。

    经过多方努力,红河州第一中学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人文校园、魅力校园格局基本形成,并有力促进了学校特色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学校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丰厚滋养。

    狠抓队伍建设 组建品质之师

    学校教育的中心是“人”,这里的“人”指的是学生更是老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红河州第一中学就从师德建设和业务能力提升两方面着手,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打造高品质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红河州第一中学现有教职工252人,其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7人,一级教师76人,获得红河州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州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优秀教师40余人。所有教师均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26人,硕士研究生在读8人。这里有来自10多个教育发达省、市的110余名外地教师,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教师会集在一起,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红河州第一中学实施“名师、名牌、名校”战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走一条强基固本之路。按照“一年能胜任、两年成骨干、三年成名师”的培养目标,通过岗前培训,促使年轻教师跳过适应期、缩短成熟期而快速成长;实施青蓝工程,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找引路者和带头人;以“三促”“四带”“过五关”为抓手,为年轻教师搭台子、压担子、指路子,为年轻教师提供高起点发展、高目标激励、高要求导向的广阔发展空间。

    红河州第一中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让教师跳出学校看学校,立足全国看自己,放眼世界看自己,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强化校本培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把骨干教师培养成高中教学领域的学科专家,具有进行高中教师培训的专业能力,使学校成为红河州高中教师的培训基地,在全州起到辐射、引领、示范作用。

    在州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一支思想先进、公道正派、团结务实、懂管理、善管理、有威信的学校管理队伍和教育观念新、科研能力强、心理素质好、敬业爱生、团结进取、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经形成,这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高效有序地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储备了更宝贵的财富。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 打造全方位课程阵地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21世纪,教育的意义已远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有了更加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民族责任。而高中作为每一个学子人生很重要的阶段,其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短期的学习成就,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红河州一中人明白,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于为学生创设学会发展、主动发展、健康发展的环境。

    为此,红河州第一中学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理念制定学校课程规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同时提供多样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地方课程,把德育工作寓于各学科教学及各项工作之中,寓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全校全员实施精品小班化教育,重视个性化教育,着眼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教育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为学生量身打造独一无二的专属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