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三好”校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校之长,责任重大。我体会,做个好校长,付出智慧、辛劳与汗水要体现在“三好”上——

    当好“精神教练”。校长首先要塑造好自身“精神”形象,高举旗帜走在前面而非紧握鞭子跟在后面。除了主动敞开心扉倾听教师的悄悄话,广泛接纳群体智慧,还要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样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好校长思维应该是:在第一线能更多听到教师的建议和呼声,及时解决问题,是无声的精神教练。笔者担任业务校长时一直任教高年级语文,有的学年还兼任班主任,教学管理与自身教学两不误。虽然忙碌,但过得充实、有意义,教师看在眼里,动在心上。担任校长后,我还一直兼课,有教师因病因事请假,我就主动顶上。在我的影响下,一直被教导主任看作“烦心事”的代课安排变轻松了。

    当好“文化传人”。 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是一个好的“文化场”,学校管理说到底是一种文化引领。兴许我们也接受了文化管理的信息,但在具体运用时往往刚性多余、柔性不足:将文化写进计划、墙上挂挂者有之;将文化作为标语口号、显目处张贴者有之;将文化当作口中金牙,装饰门面者有之,但考量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也许就大打折扣;检验文化的牵引力,也许事倍功半。我在一所薄弱学校当校长时,初步整顿稳定秩序、争取大多数之后,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我的师德箴言”征集评选,精选出有针对性的制作成文化标语张贴在校园。同时举办“身边的感动”主题征文,发动师生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叙写身边的优秀教师。在学校工作螺旋上升后,发动教师代表、热心家长、社区干部根据学校办学历史与愿景,讨论学校文化元素,提出“创造令学生终身回味的幸福教育”办学主张,彰显并发挥了文化的力量。

    当好“教科研员”。好校长会鼓励并指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一些中小学,大力提倡的都是拼时间、拼作业、拼考试的“拼命三郎”精神,教师难得有闲暇,满脑子就是上课、补课、改试卷,用这种机械甚至麻木的敬业去面对充满规律却要探求规律的教育生活,委实会让教育苍白。一个好校长自然要用心引领教师做足研究,与教师一道用思想快乐行走。我在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当校长时,针对图书资源丰富、功能用室宽裕的实际,成立了“教师读书俱乐部”,有闲暇你就来,想读就来读,时间上不做硬性规定,也不要求写读书笔记多少多少字。在教师读书热情日渐高涨时,我又作出“你读书,我买单”的决定,教师感觉对自己专业成长有用的书,俱乐部缺乏,可以自己购买、学校报销,这在当时引起一番议论。结果,读书充实了教师的闲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的“问题”自然而然多了起来。“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也不再那么玄乎了。

    做个好校长不是高不可攀,关键一靠思想,二靠行动。

    (作者系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们开学啦     下一篇:和善的种子在校园里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