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思维化教学(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者简介:葛军,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江苏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名校长专栏 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基③

    我校重视“培养研究意识”、实施思维化教学的高品质生长教学动力系统还包括:

    ——“简单问题深度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为贯彻LMSF(低起点—小步子—引方法—勤反馈)教学思路,我们实施“简单问题深度思考”的师生协同学习探究行动。在教学设计中,起点上的第一个子问题是大家熟知的;第二个子问题可以是第一个子问题的“初级一般化”或条件逐渐减弱,或是转换方向角度所应考虑的简单问题;第三个子问题可以是“二级一般化”,如此下去,逐步接近“核心”问题、本质性问题,接近或产生新的发现……以大家熟知的儿歌“一片、二片、三四片,飞入芦花均不见……”为例:进入,产生问题1:何物?问题2:雪花的结构是怎样的?(从各个学科包括化学的、数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方面来认识)问题3:可以人工仿造吗?问题4:古今中外描述雪花的诗词?问题5:类似结构的其他实物?……

    简单问题深度思考,编排问题节节高,既可以指向学科的生长,又可以指向学科交叉、综合融通。通过熟悉基本问题、根本性问题去求变化、有通透,每个人各自努力都可以得到提升,成为卓越。

    ——尝试推进三个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当下我们需要实施“核心课堂”式、遍历—探究式、主题引领式这三种教学方式。“核心课堂”式教学,是我们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实际,对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进行校本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遵从“E=mc2”(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效能要求,强调课堂内容的高位质性整合,以核心问题来展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学课(数)分解为“基本知识与方法认知”课时(数)和综合化思考探究课时(数),后者可以容易地拓展为泛在学习时空。“遍历—探究”式教学,是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获取人们对一个概念与方法的多方位认知,据此进行判断、辨析、评估,从而解析出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养成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主题引领式教学,包含现在新课程改革所推行的大单元、大任务、项目式教学等操作方式,是一种综合化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不断接近核心问题,摒弃枝节知识,留下主干知识,形成整体系统思维,使学生的知识脉络像树一样自己生长出来,并能够在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生长,成为他们可以带得走的能力。我校从2015年开始,就将以往渗透上述三种教学方式的行动明确为日常教学行为,以顺应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注重研究学科独特的价值内涵: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形成了重阅读、重思维、重合作交流、重自主探究的常态化教学特点;实施“简单问题深度思考”,在推进“知识化教学”向“思维化教学”的转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7年,“让我们一起想”教学主题的开放日活动已吸引了全国400多家同行前来观摩;2018、2019年的开放日,我校继续该主题,并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新课标下单元化教学的探索》,进一步展示我校对“思维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