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线上活动 创新校园文化新形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学校线上授课机制的建设,越来越多高校将课程教学转移至线上。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积极引导学生线上学习和参与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式。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线上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有力地提升了师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同时借助于互联网优势,有效拓展和创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和路径。

    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优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养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作用,是引导师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为了弘扬书法文化,传承书法艺术,利用线上教学交互平台,举办了文学院第四届书法比赛。实现了学生线上作品提交、专家线上点评,既做到比赛的实时性,使师生能够充分地了解书法比赛的各个环节,充分感受书法作品的文化魅力和技艺水平,同时也增添了书法比赛的趣味性,师生可以就书法作品在线上进行及时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文化和书法艺术。

    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需要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实现对于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使师生深入体会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从而以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促进自身道德行为和精神素养的发展,这也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意义。

    挖掘线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创新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借助于教育资源的创新与开发,从而以更加多元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形式,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全面梳理抗疫期间所体现制度优势中传统文化的因素,基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诠释抗疫精神及家国情怀。收集解读抗疫过程中诸如“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等网红诗句,将这些资源及时引入到课程教学和文化活动实践当中,依托于课程资源创新,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创新。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借助于互联网教育资源,丰富和扩展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学科教学作为起点和基础,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作为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前提。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共同发展,既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性,引导学生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实践中充分获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实现了校园文化的育人本质,这体现了“课程思政”改革的根本路径。

    引导学生线上广泛参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创新

    实践活动是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增长才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利用互联网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如举办三行情书大赛、辩论赛、中华经典朗读竞赛等,吸引了众多学生的踊跃参与。其中的朗诵比赛活动,既考验了学生的诗文朗诵技巧,也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综合文化素养以及对于诗歌作品的个人理解力。线上组织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走出校园,以文化的精神魅力实现文化的社会实践意义,也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实现校园文化和校园形式的创新和统一,从而保证校园文化的鲜活性,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文化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影响力和精神魅力。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实践创新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它能够促进高校的文化建设,不断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党委副书记 陈建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