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 大作为 创特色 树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家口市第十中学勤学楼

    河北省张家口市,是一座美丽的山城,随着冬奥会的临近,这座小城也越来越为人所知,在张家口市桥东区清水河畔,有一所建校百余年的历史名校坐落于此。张家口市第十中学始创于1925年,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期间,华北联合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大学的前身)本部曾在市十中现址办学。《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曾在此工作;歌唱家、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在此参加了华北联大文工团,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也许正是因为这一优秀传统,让十中人在改革办学思路时,首先选择了音乐教育

    张家口市第十中学也是张家口市一所较早被评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的高级中学。随着河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张家口市第十中学借着教育改革的春风,以创新促发展,大力发展音乐特色教育。2009年6月,“张家口音乐艺术高中”正式挂牌,张家口市十中一路疾行,走上了艺术教育发展的快车道。学校连续9年雄居河北音乐专业联考之首,影响全省高中音乐艺术教育并以音乐特色教育为基础,多方位发展,成为了一所学科专业涉及声乐、器乐、舞蹈、播音主持、美术、书法、摄影、健美操、跆拳道等多个门类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多年来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著名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学校在改革办学之初,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索前进。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校的设施建设,音乐学习需要大量练习场所和音乐设施。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将原来废弃的教室改建成为音乐教室、舞蹈练习室等,又将原有的报告厅改建成为音乐厅(博采会堂),还购置了大量的音乐设备;在软件建设上,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了优秀的音乐教师人才,又高薪聘请了音乐、舞蹈专家来学校授课,同时还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活动,邀请其他国家的学生、教师前来学习交流,同时还组织学生到其他省市学习演出……这一系列的办学举措,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的升学率屡创新高,重点大学的录取率更是逐年提升。

    优质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方法是腾飞之路

    张家口市第十中学开启音乐特色教育之初就为开启双轨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教学之初,学校就如何抓好专业课与文化课“双课”教学进行分析,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开始尝试“跑课教学法”,学生在文化课教学中,采用班级制教学,文化课老师教授固定班级,班级容量固定,学习时间统一,但是这种固定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音乐、舞蹈等教学,首先是人数上的限制,音乐教学不适合多人教学,一般来说,5人制小班教学是合适的教学人数,经过长期研究实践,张家口市第十中学开创性地使用了“跑课”制度,这是一种类似于大学教学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享受到小班教学中的针对性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经过长期实践,已经成为十中特色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帮助十中为高校输送了更多的优秀学生。

    高中学生面临的一大任务就是高考,对于艺术考生来说,学生要做到文化、专业“双上线”,任务更加艰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专业课程与文化课学习,学校还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学校从招生之日起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将高考这一学习目标深扎于学生心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掌握练习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艺术教学实际,教师会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划分学生的层次展开教学。

    在学生进校之初,专业课教师会认真了解每名学生的专业基础,摸清学生专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建立专业成长展望,并在各阶段及时梳理得失,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期达到每个人的更佳目标;文化课老师实施分类辅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补差,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能飞的飞,让能跑的跑,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

    “律+动”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学校充满生机

    张家口市第十中学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曾遇到过管理经验不足、转型压力大等导致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校领导意识到,学校的凝聚力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及发展的动力。在校园管理中,创新建设了“律+动”的核心管理模式,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5律”加“2动”的核心管理理念,“律”即律己、律人、纪律、规律、韵律,“动”即运动加劳动。在十中,不论是领导、教师、学生,还是教辅人员,都充满热情地践行着这一管理理念。

    校长安锦莉认为,优质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特色规律是学校的发展之道。只有在精准定位高质量办学方向的前提下,让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才能让一所学校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做到可持续发展,做出品牌,走出一条个性化的特色之路。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校领导班子立足校情实际,提出了“勤学求是、博采笃行”的校训,要求建立“善教、仁爱、求真、践行”的教风和“好学、乐思、无怠、至善”的学风。

    挂牌伊始,为了学校的发展,校领导更是以身作则,扎实工作作风,增强实干精神,以自律带动律人。

    每天早晨6点30分前、下午上课前、晚自习后,总能见到带班领导的身影,教师为先已成为十中的传统,也体现着十中领导的工作作风。在自身工作硬的基础上,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眼泉。学校针对学生普遍知识基础差的现实,勉励教师树立学习意识,并以此影响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还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等青年教师培训工程,通过学习、培训、讲座、观摩、研讨、“请进来”与“走出去”等学习方式,引领广大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十中的校长是有着20余年一线教学经验、身兼市音协主席重任的安锦莉,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围绕学科建设、课程改革、特色教育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学校的教学发展制定了规划,并先后发表多项课堂建设改革方案、课程设置改革意见等多篇创新论文。在她的带头示范下,学校16个教研组不断研究教材教法,创新教学思路,其教学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学校的课题研究先后参加省级、市级举办的课题评比,多项科研成果在省、市一级的教育科研、教学实验成果展示中获奖,多篇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获省、市级奖项。 

    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经过几年的不断建设,十中拥有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为十中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校长安锦莉认为,“十中的每一步发展都得益于全校教职员工的探索、追求、创新和矢志不渝的精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生”消得人憔悴——这已成为当前十中全体教职员工的真实写照。教师们的这种春蚕般的精神,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让学生成为自信、骄傲的中国人,是德育的目标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文明气象,要靠教育的点滴培育。中国是一个深具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家,从“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三不朽”,到“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立德,方能树人。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十中也有着自己的办学文化。张家口市第十中学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坚持始终如一,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并在精神内核之上,建立起独特、多元的校园文化。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学校精心打造了文化走廊、教室文化墙等文化建设园地,班级内设置了照片墙、成长之路等独特的文化表达平台,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领导意识到,德育建设从来就不是贴在墙上的,它是一种鲜活的教育,存在于每时每刻的教育实践中。

    学校利用冬奥会举办的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让学生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结合体育考生的专业学习,组织丰富的竞赛活动。此外,十中还探索出专业特色培训模式:成立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和舞蹈社,并为学生积极创造外出参演机会,引导学生以练促学、以演促学。

    教育兴国,我们一直在路上

    凤凰涅槃之后方得新生,雄鹰跃下山崖才能起飞。十中人一路走来,凝心聚力,创新奋进,在不断的改革进程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并形成了事事育人、时时育人、人人育人、处处育人的教育局面。经过几个寒暑的拼搏,十中人将一个个“不敢想”的事情变成“敢于做”的结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未来的路还很长,十中人将在教育改革的春风里,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深厚的传承意识、革故鼎新的勇气与魄力、滋兰树惠的激情与智慧,砥砺前行,慷慨而歌,在兴学育人、立德树人的征程中,继续谱写教育的新篇章,为祖国培育出合格的艺术人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