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以赛事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赛现场,江西育华中学辛玉桥、顾明睿团队项目“智能康复训练专家”获得不少评委的青睐,这是一款面向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新型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将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与等速肌力训练相结合,对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

    “目前,产品已完成样机制作,且经过脑卒中患者志愿者测试,能够完成医生要求的被动康复训练和主动康复训练,已提交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团队负责人介绍。

    “在萌芽项目中,情怀和初心尤为重要。”大赛观摩人员、南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马骏认为,相比于大学生而言,高中生可能更偏重于发现问题、设计方案,他们能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融入对生命的关切,这非常可贵。

    以赛事为窗口,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疫情期间,“刷脸”成了各大商场、公共交通、办公场所入门的第一道坎,人工智能生物识别、3D传感、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快速走入人们的生活。

    紧跟社会需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享用——后刷脸时代的哆啦A梦”项目以快速迭代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优越的服务模式,进入人脸识别系统市场,主要为大B端客户提供刷脸技术相关解决方案,目前已整合业内大小服务商2000+,直营商家27000+。支付业务方面,享用刷脸系统全行业人气排名第一,所创流水位列全国前三强。

    今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有两个项目进入总决赛,其中“享用——后刷脸时代的哆啦A梦”获得了职教赛道金奖,“胜傲科技——高性能运动地板的缔造者”获得了职教赛道银奖。

    “数量和质量都获得了突破,而且今年我们是从全校750个创新创业项目、3009名学生中选出来的,创新创业已经在全校形成了热潮。”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频说,这得益于学校的“433”成才工程,该工程明确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加入一个创新创业团队、完成一次创新创业实践、取得一个创新创业成果,真正将双创教育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程观看了三强争夺赛,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2017级本科生杨眉感到“比赛非常震撼,让我大开眼界”。

    “在课堂上看起来稍显刻板的专业知识原来可以转化成如此精彩的创新创业项目,还能落地应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助力国家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这让我对课堂知识和‘双创’都产生了全新的认识。”杨眉说。

    “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大赛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以此带动人才培养范式变革。以赛促教,形成了新的培养观、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观。这是进入新时代、赢得新时代、领跑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高等教育的新教改,赢得新时代的新质量。”吴岩说。

    大赛已成为育人的重要抓手,在华南师范大学,参赛项目从选拔、培育、打磨到参赛,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培养紧密相关。

    “在项目选拔上,我们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与特色,坚持从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和产教融合创新成果中挖掘具有潜力的优质项目,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的申报筛选打磨模式;在项目培育上,学院学科带头人或者院长亲自担任第一指导教师,跨学院组建优秀的创业团队;在项目指导上,从3月开始几乎每天都在不断邀请不同的专家来指导和完善项目。我们把大赛当作重要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以赛促教、专创融合、产教融合。”徐向龙说,华南师大努力把“互联网+”大赛打造成学校标杆竞赛项目,通过创新创业教育、项目遴选培育等过程,让学生了解大赛对自己创新意识养成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学校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专门创新创业非正式课程学时要求,学生不达学时不能毕业。

    创新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不是一日之功。本届大赛设置了高教、职教、国际、萌芽四大板块,形成了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贯通式“双创”教育链条。

    “创新创业教育要有系统思维。”总决赛评委、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林晓钢说,一是要推动高校内部创业团队的学科交叉,优化团队配置,使得不光有好点子也有好的解决方案;二是要将创业和创新更好融合,去除创业中的简单重复,通过创新挖掘出创业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通过技术的攻关解决创业中的“卡脖子”问题,从而产生真正有创新的创业项目;三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更多地请企业走入课堂,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让学生学会用企业的语言去表达自己项目的优势和亮点,从而让市场听懂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以国际交流为契机,构建开放的双创生态系统

    冠军争夺赛上,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智情治心”项目获得了评委的青睐。该项目的核心技术以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模态信号为输入,重新定义人工智能情感感知技术,评估结果准确、高效、可靠,原型情感准确率高达90%,在数秒内就可以获得检测结果。该技术信号采集简单易行,可帮助民众日常评估自己和周围人群的情感状态,成为社会生活或重大突发事件下情绪疏导的高精智能产品。

    与以往不同,今年首次将原国际赛道并入高教主赛道,入围金奖争夺赛的国际参赛项目数量也达到了历届之最,接近去年参赛数量的两倍,项目含金量也再创新高。

    来自牛津大学的项目“塑料循环经济”围绕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塑料污染,采用微波技术,通过自主设计的催化剂将塑料垃圾转化为可利用塑料,再制成相关塑料产品,从而减少塑料污染,提高塑料循环利用率。该项目技术相对成熟,产品价格极具竞争力,全球市场前景广阔。

    癌症患者肿瘤切除手术中,传统的病理检测方法耗时长达30分钟,且难以精准判断肿瘤是否切除干净。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中,香港科技大学研发的CHAMP显微镜,为手术提供了快速肿瘤细胞成像检测手段,不仅把检测时间缩短至3分钟,而且将准确度从65%提高到95%,节省了大量人力和医疗成本。

    据介绍,经过激烈角逐,莫斯科航空学院的“莫航喷气背包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机器人牙科手术辅助系统”、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智情治心”等3个项目获得了季军。

    今年,大赛首次命名“国际”“互联网+”大赛,将国际赛道与国内赛道合并,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所国外院校的3000多个项目、近万名学生参赛,真正实现了中外学生同场竞技。

    “国际国内同台竞技,是考验也是窗口。”高教主赛道金奖争夺赛评委、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马若龙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了大赛,从观察员到评委,他发现国际赛道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今年国际和国内赛道合并,统一为高校赛道,国内高校跟国际高水平大学同台比拼,不仅能够检验我们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也是展示宣传中国的一个很好的契机。”马若龙说,国际上高水平大学来参赛,不管是市场还是产品创新都会考虑中国因素,包括参赛选手本身也会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市场,有利于宣传中国、展示中国。

    参赛队伍指导教师、暨南大学副校长翁健认为,今年大赛名称增加了“国际”二字,体现了大赛走向国际化的宗旨。本届大赛国外参赛高校数量、项目和团队创新高,世界前100强的大学有一半以上报名参赛,充分体现了大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很高的国际化程度,在规模和质量上均创造了历史新高。大赛为世界大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交流的全球大平台,打造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们今年是第一次在中间加了两个字,变成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个字意义重大,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思就是我们要把它从一个国家赛事变成一个国际赛事。”吴岩说,这次合并有几个意义,一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发展,质量足够高了,可以跟世界著名大学的水平一较高低;二是中国的大学要主动融入到世界水平发展中,融入大学生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三是世界大学要跟中国高等教育相互促进,这个大赛是世界水平的,但富有中国特色。

    “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全世界的大学生平台或者青年创客们的一个创新机会,实现他们创新创业梦想的、一个国际的、全球的、最大的盛会。”吴岩说。(张紫欣、连燕纯、黎鉴远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报广州11月19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