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校共长共荣的“广大范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些大平台不但为高层次人才团队提供了‘梦工厂’,也成了高水平人才‘聚宝盆’。”魏明海介绍说,广州大学力推“头雁”效应式、梯级推进式等团队建设,组建了多个创新竞争力较强的科研团队,并引导团队组成协同攻坚的“大兵团”。学校还统筹推进培育、激励、评价等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以教育教学成效、代表性学术成果为主要评价要素的职称评聘体系。学校相继通过定绩效、立规矩、提标准等做法,让教师们逐步适应聘用和目标考核相对应、绩效激励与考评约束相协调、新旧机制人才相融合、人员分类聘任与管理相呼应的现代大学高效管理机制,给人才营造一流干事创业环境。

    近年来,广州大学还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重点投入、创建平台、政策倾斜、持续支持等措施,建立多部门协同支持的“小特区”,给想干事、能干事的团队更多支持,让他们能干成大事。

    以本为本守初心

    “每节课都应植入具有适当挑战性的内容。”深入课堂把脉问诊后,魏明海为提升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开出七条“药方”。受益于此,广州大学教师彭雨晴通过问题导入等,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夺得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从2016年起,学校每年都召开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专题研究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参会为以本为本把脉开方。学校每月公示校领导听课情况,使人、财、物等资源优先保障本科教育。对于理工科、文科国家级别一流专业建设点,每年分别投入200万元、100万元建设经费。

    “包括院士在内的所有教授都必须给本科生上课,这是我校一直坚守的优良传统。”屈哨兵介绍说,为引导所有教师乐教善教,广州大学出台了教学名师岗等奖励措施,学校还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向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对教学工作量不达标的教师一票否决。

    广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为抓手,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广州大学打出专业认证等专业内涵发展组合拳,强化学生的专业、表达、团队合作、创新创业等关键能力。近两年,学校分别有18个、2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别、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专业数量在全省同类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广州大学对课程实行优胜劣汰,试点建设252门星级课程和一大批精选小班探究型课程;学校设置专业模块课程,探索实施“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学校还实行学业预警制度和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严把毕业出口关。

    为推动毕业生来即能战、战即能胜,广州大学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分类推动拔尖创新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等五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每个学院都设立了跨专业的“拔尖创新实验班”,11个学院设立了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2018年以来,广州大学159个项目入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获批总数在广东高校中独占鳌头。近年来,学校育人硕果累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98%以上。

    科研兴校创未来

    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是国际难题,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突破经典芬顿反应概念,克服其技术瓶颈,成功研制出新型多相芬顿催化体系并阐明其反应机理,研发出新型催化剂,开辟了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新大陆”,污水处理成本从每吨28元下降到5元。受益于广州大学只规划森林、不规划树木的科研生态,基于自主开放的创新组织,校内科研工作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大湾区环境研究院仅30余人,每年却能取得十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另一支由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宝辉领衔的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团队入职4年来,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培养了国家“杰青”1名、“优青”1名,该团队成员每人主持1至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项目,10位博士后获得青年基金资助。

    良好的科研生态背后是符合科研内在规律的评价体系构建。魏明海介绍说,广州大学近年来探索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分级评价体系,将科研活动分为基础研究类、技术开发与应用类、研究报告及应用类和创作与作品四大类。学校强化同行评议,实行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助推产学研长效发力。

    港珠澳大桥是有地震断层穿过的跨海大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团队创新成果支撑下,采用了减隔震措施后,抗震性能从7度跃升至9度,该成果获1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近年来,广州大学进一步做大做强工程建设等传统科研优势,用新科技助推“老树开新花”。学校更坚持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努力做好“三个对接”,精准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能”“信息+智能”两大创新枢纽,努力做特做强新的科技创新前沿。

    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成“钢铁长城”,有效防御针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网络攻击,学院名誉院长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前不久,他带领特色型研究生班“方班”为网上广交会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十三五”以来,学校与广州无线电集团等43家企业单位强强联合,在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共建合作平台。学校近年新增48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入22个产学研联盟。学校还与腾讯等42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了50多个研发中心。

    广州大学还在大湾区城市产业发展一线,与黄埔区等广州市10个区,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和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在高校服务地方、地方扶持高校的良性互动中,城校共赢发展。2019年,学校科研经费投入超10亿元。近4年,学校主持了1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课题。2016年以来,学校申请2297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超5550万元。

    开放交流聚合力

    树嘉木引凤凰,前不久香港科技大学宣布,港科大(广州)将面向全球招聘1200人。港科大(广州)由广州市、港科大、广州大学共建,计划于2022年9月开学。

    广州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大学乘地利之便,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所需、学校所长,“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力,在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努力先行先试。

    “广州已与全球80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我们发起成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端人才。”魏明海介绍说,学校与33个国家、地区的20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建设15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开展了近50个联合培养和交换生项目。目前,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成员校已增至11所。

    为鼓励更多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广州大学建立了出国资助体系。目前学校有一年访学经验的教师占比接近50%;每年投入近千万元资助优秀学生到世界高水平大学学习深造,2016年以来,资助近3500名优秀学生赴海外学习。学校大力引进国外高水平师资队伍,近10年共实施422项各类引智项目,今年申报了40多项广东省海外名师项目。

    “教育对外开放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铺路架桥。”屈哨兵表示,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广州大学发挥学科优势,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等国外大学积极合作,鼓励师生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改革发展的故事。

    对历史更好的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二十载奋进铸辉煌,新时代扬帆再远航,广州大学正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努力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的一流创新型大学,助推广州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温志昌 罗 迪 吴 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