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桃育李 果满枝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杨时访师程门立雪,岳飞尊师终身祭拜,还有更早的“统编教材”——《熹平石经》,无不彰显出河南厚重的教育史。教育始终带有时代的特色,与社会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从纸墨书香到黑板粉笔,从传统教学到智慧教育,都离不开出版物承载教育的内涵,让人类文明传承之精华播洒到每个学生的心间。

    1988年10月,由河南省教育部门主管主办的“河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由国家广电部门批准成立。建社之初,没有宽阔明亮的办公场所、没有充足的办公人员、没有固定的办公经费,仅作为河南省电化教育馆的一个业务部门,以“一班人马两块牌子”的形式与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

    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服务河南基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深耕细作,担当有为。建社30余年来,历经从幻灯片、胶片、磁带到光盘、优盘、网络出版的时代变迁,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近万种。依托教育信息化主阵地,发展数字出版和融合出版,开创了数字教材“河南模式”,连续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认证、河南省重点软件企业等多项荣誉。

    起航

    教育大省始触“电”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如何把人口资源转化成人口红利,教育永远都是需要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布局的。从大型电视系列片《星星火炬》到国家部署“农家书屋”“农远工程”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省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电教教材也由传统的磁带、光盘、U盘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学生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自2017年开启融合出版转型之路,产品由原来的光盘类单一载体形式转变成“多种载体形式+网络服务”,重点推出数字教材、数字教参、大数据测评、人工智能等服务,打造了“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和“数字教材应用云”双平台,平台累计使用量达5.14亿人次。

    2019年6月,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划转至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拓展

    中原杏坛谱新篇

    出版行业承载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进步的重要职责,在人类文明发展史和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出版既呈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有力工具,影响着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了解世界的形态、记载过往的方法以及思维方式的形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作为一家教育出版社,国家育人需要什么,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就潜心研究开发什么。当传统的电教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师生需求时,顺应时代变迁适时开发新教材,就成为自然又必然的选择。

    从舒适区走出来,开发更适合师生使用的数字教材,投资建设数字教材服务平台,既是使命也是担当。

    构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学习型社会发展战略时,豫教音像人一直在思考,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当“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号令发出后,豫教音像人一直在行动:如何让数字出版技术与课程教材相融合,让教材更生动,让课堂更精彩——这已成为豫教音像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2017年春季,经过大量的调研、考察、论证,“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正式运行,该平台是河南省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仅有的数字教材服务平台。

    目前,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的数字教材覆盖了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实际使用教材版本的95%,基本实现了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全覆盖,共有13个学科16家出版社的258种教材。由原来单一载体形式升级为“光盘+PC端+移动端”共同支撑的多种载体形式,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对数学、化学、体育、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部分版本,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进行了自主研发,自研占比达到近三分之一。投放平台后,以其操作的简便实用、功能的贴合实际,深受一线师生好评。

    创新

    “河南模式”初长成

    2018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成立了国家教材管理机构“国家教材委员会”,负责制定课程方案、课程标准,重点是加强教材制度和体系建设。

    传统意义上讲,教材就是学生手中的纸质课本。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传播和显现方式的变革,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表现为多样化和立体化的趋势。早在1999年上级主管部门就指出:电教教材和多媒体教材是文字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研究、开发、建设和应用。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将数字教育资源列入中小学教材配备要求范围。

    春华秋实,寒来暑往,河南省的数字教材建设工作从2017年至今,已初步显现出头雁领航融合发展的新样态。目前基本实现了“五个一”,即拥有一套政策保障、开发一个数字平台、出台一项建设规范、树立一批样本学校、建立一套运行机制。

    一套政策保障:河南省教育部门明确规定电教教材费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并要求专款专用,足额征订。

    一个数字平台: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作为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河南省中小学电教教材(数字教材)应用的技术支撑服务工作。

    一项建设规范:2017年12月,河南省教育部门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规范(试行)》,这在全国来说是首份有关数字教材建设的规范性文件。

    一批样本学校:2018年11月,河南省教育部门公布了300所“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样本校”名单,强化示范校的典型引领。

    一套运行机制:由新华书店统一征订发行,各级电教部门开展数字教材的在线注册、应用培训、教学研究等各项工作,并加强对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的指导,形成了以“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为路由器,智连政府部门、学校、企业、专家、教师、学生等相关服务群体的新样态,探索出一条数字教材审查管理、征订发行、下载阅读、多终端同步等全流程运行机制。

    这“五个一”形成了数字教材规范管理的完整机制,同时加强应用指导,推动“五个用”,也就是课题引领应用、活动推动应用、示范提高应用、交流提升应用和培训促进应用的深入开展。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特殊的时期,艰巨的任务,为了保证全省1700万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全体员工开始了不眠不休、争分夺秒的艰苦奋战。“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的效果得到强有力的验证。

    河南省在数字教材管理与应用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也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教材机构数字教材应用工作调研组先后到河南省信阳、郑州两地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随堂听课等形式全面了解两地数字教材整体建设情况,对河南省数字教材的推广工作给予肯定,并在数字教材目前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建议。

    国内同行参观完河南数字教材的“五个一”“五个用”后,称其为“河南模式”。

    海南省电化教育观摩团到河南省学习交流数字教材建设应用经验后,海口市电化教育馆领导盛赞数字教材对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及促进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并认为数字教材建设工作经验值得在海口市的学校借鉴推广。

    在河南省数字教材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典型。比如郑州市二七区就制定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坚持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以研促思、以思促行,扎实开展数字教材教学研究和应用专题活动,结合学校特点及学科优势,找准切入点,通过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活动,充分激发教师广泛参与的热情。持续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大赛、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的组织评审力度,突出将运用数字教材等体现数字化教学应用的方式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和前提。二七区教师运用数字教材参评的优质课荣获省级奖励6人次,市级奖励19人次。

    数字教材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教师刚接触时都有抵触心理。从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传道授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备课、教学,这中间总会有学习适应的“阵痛期”。但河南省伊川县的乡村教师远留汁,在还有90天即将退休告别讲坛之际,没有因为年龄的原因选择逃避、没有因为即将离开而选择等待,而是迎难而上,用艰难的“一指禅功”操控电脑的所有按键,学习使用数字教材。远老师深情地说:“以前我教英语,遇到英语歌曲我都给它跳过去了,我不会唱也没啥办法,现在数字教材中像英语歌曲,我不会唱我可以放录音,数字教材可以帮我放给学生们听,这样学生们兴趣可高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