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精准“滴灌” 开创“三全育人”新格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落实“五育并举”。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近两年相继出台《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充分依托百年学府的文化传承优势和综合性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健全领导体制、加大经费投入、推进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制度、课程、教学、班级以及学校文化体系的建设,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注重实效,知行合一,将“五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各阶段、各方面,实现德育铸魂、智育启真、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促行。

    多措并举推进“滴灌”教育,提升育人成效

    “滴灌”思政教育立足于两大课堂互动互补互融,把握学生需求,因材施教,通过师生点接点、线连线、面对面的教育引导,探索出精准化、综合化、高效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成效。

    贴近学生,入脑入心。革新教法,实施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法,举办3次全国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研讨会,2.6万名学生参与拍摄主旋律微电影4400多部,多部获国家级别奖项,相关成果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一门思政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别一流本科课程。点滴指导,开展师生“读经悟典”,面向研究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选修课,组织本科生结成“学经典兴趣小组”,与中国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主办“马列经典学术研讨会”,出版师生读经悟典系列成果《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经典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正向引导,加强和规范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重点建设了“红色战线”“航标网”等思政教育网站,积极引导校园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红色战线”和“航标网”先后荣获全国高校“十佳思政类网站”。

    主动介入,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等,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科学分析和精准研判,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服务,获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建有一个国家级别大学科技园、两个国家级别众创空间、4个省级孵化基地、350余个校外创业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每年选派1000余名毕业生到单位实习,形成三级“双创”孵化加速体系。学校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7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成绩进入前40名,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潜移默化,滋润心田。坚持政治引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丰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大学习、“红研社”、党史故事讲述团、“音乐党史”等活动载体,引导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绽放青春风采。2019年设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强化研究生思政工作,3个党组织入选“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其中两个分别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加强道德熏陶。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等文件,定期开展“师德标兵”“最美河大人”“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举行老教师荣休仪式,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实现师德精神薪火相传。

    良性对接,互动互补。借鉴第一课堂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特点,构建目标一致、形式不同的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实现两大课堂课程互补、学分互通。创设德育答辩制,并纳入“第二课堂”管理体系,“‘融通’育人理念下高校德育评价改革——基于河北大学‘德育答辩’课程化十四年创新实践”入选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根据学科交叉融合理念开设基于一级学科知识体系的研究生拓展课程(GELS),实现文、理、工、医等学科基础知识互通、互补、互融。推进科教协同育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等重点科研机构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让研究生利用国内知名科研平台,进团队、进课题、进实验室,开阔学术视野,激发创新能力。依托燕赵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两大学科群,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使研究生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鼓励研究生把论文写在燕赵大地上。

    集约资源,拓展空间。作为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学校始终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提升思政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实现学生社区全覆盖、队伍全入驻、育人全链条、服务全体系、学生全受益。注重以生为本。分校区建设高标准“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打造心理咨询、资助管理、学习指导、就业创业服务等一体化综合社区,切实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强化在线指导。建设学生社区网络事务平台,配备自动打印终端,涵盖30余项业务,实现由“学生跑腿”到“数据跑腿”,由“学生四处跑”到“部门协同办”工作模式的转变。推进自我教育。选拔国旗护卫队优秀队员进驻学生社区,以点带面引领学生公寓文明建设;开展社区文化节、“公寓之星”评选等活动,发挥社区的文化育人功能;建立社区种植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立社区管理协会,鼓励学生承担社区管理服务,打造团结友爱的“家”文化。

    践履笃行,知行合一。作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试点高校,学校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全校323个党支部、1046个团支部线上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发动全校党员干部包联42000余名学生,并连续推出“战疫团旗飘”微团课,先后有5104名学生在所在社区(村)投身志愿服务,服务总时长6.3万余小时。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冬奥村志愿服务主责高校,共培训、储备冬奥会志愿者561人。研究生支教团成立16年间,199名志愿者接力在西部播撒爱和希望;疫情防控期间,青海分队逆行上高原,贵州分队搭建云课堂保障山区学生停课不停学,他们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在张家口张北建立震后第一所帐篷小学,连续13年派遣坝上支教小分队,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志愿者服务队。每年近200支社会实践团队足迹遍布近20个省份,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建校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万里鹏程,未来必将可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听党话、跟党走,河北大学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大力弘扬学校优良育人传统,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北大学党委书记 郭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