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书的不读书,听起来像个冷笑话。有人竭力反对这个观点,说教师中读书的还是很多的,不能全部否定。或许,不用争论,也无须调查,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教师只要想一下自己学校有几个同事爱读书,答案大概就可以出来了。

  无论如何,总是有教师在读书的。这里要说的阅读误区,不是分析“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而是关于“读什么”的问题。

  我认识许多优秀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读过什么书,阅读对他们的教育教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徐斌: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心理学依据。

  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认为,阅读对他的成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九章算术》到《尝试教学法》,从《儿童心理学》到《给教师的建议》,在工作最初的几年里,徐斌阅读了50多部理论书籍和2000多本教育期刊,撰写了100多万字的笔记。他说:“与布鲁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亲密接触’,那充满人的气息和爱的光泽的经典之作,打开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理念,更奠定了我做一个真正的教师的精神底子。”

  郭初阳:每堂课都应是面向社会的思考。

  说起阅读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影响,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学负责人郭初阳提及的第一本书是胡河清的《灵地的缅想》。通过此书,郭初阳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对文字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情,可以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时代做纵横交错和全方位的扫描定位。郭初阳的语文教学重视文本解读,隐约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

  社会上一度非常流行“5+2=0”这样的公式。郭初阳认为,这种把学校与社会对立起来,以为学校是象牙塔,是纯洁的,而社会则是一个大染缸,是丑陋的,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他说,学校本来就是社会的一部分,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因此,每堂课都应该是面向社会的思考。郭初阳的这个意识,则是受到了奥威尔的《1984》、《动物庄园》和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等书的启发。

  从以上名师的阅读经历来看,虽然他们都立足于课堂,绝对是教学高手,可是他们都没有把教材、教学参考书当作重要的阅读对象。同时,在他们的选择中,有不少教育类经典读物,也有许多是非教育类名著。

  有的教师可能以为名著读起来吃力、效率慢,因而视为畏途。

  教师的阅读应该是主动与他人对话,是为了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在精神上站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配称为“教师”。

  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所谓教师的成长就是通过阅读和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阅读不是给自己寻找一个港湾、一个后花园,而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教师的头脑,不应该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