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教育家成长沃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年来,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通过部门协同,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他们成为人民公认的教育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办教育需要教育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人民教育家。江苏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2009年启动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5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分3批选拔了150名中小学中青年特级教师作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经过5年的探索,在专家的指导与全体培养对象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教育家要成为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

  作为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教育家的培养对教育改革发展非常重要。江苏省一直有着良好的教育家办学传统,涌现出如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斯霞等一大批教育家,他们引领、推动着江苏教育的快速发展。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5年来,不仅实现了个体自我综合素养的提升,而且带动了区域内多元团队的共同发展。在2014年度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工程的培养对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3项基础教育一等奖、6项二等奖。

  通过探索,实践了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途径。5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制定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形成了管理、培养、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创设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培养机制;形成了依据目标责任书的发展性评估考核机制。

  通过引领示范,壮大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在工程的引领下,省级层面开展了“长三角名校长联合培养计划”、“京苏粤优秀中青年校长联合培训计划”、“京浙粤苏卓越教师高级研修”等一系列省际合作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各地也广泛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工作,全省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育人才结构得到优化,为江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部门协同参与教育家工程培养工作

  继续深入实施“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四有”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目前,首批培养对象圆满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第二期培养对象,经过两年的努力,这次也要经历中期考核。在各市推荐的基础上,第三批培养对象也于去年年底产生。江苏省对第三批培养对象的选拔范围作了改革,扩大了幼儿教师的入选比例,新增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努力为各类教育培养领军人才。在专家组组成上,还从已经完成培养计划的首批培养对象中遴选5位加入专家团队,这既是发挥他们的实践作用,也是继续培养的实际行动。今后,教育家工程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培养工作要更加注重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培养工作的开展要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相结合,坚持学习研究为教育发展服务,要着眼于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面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工作。鼓励培养对象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大胆实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认真总结培养工作的经验成果。省教科院作为工程的组织实施单位,已经编制了《教育家工程指南》,系统规划了5年9大系列培养计划。今后还将在不断完善工程培养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培养活动的同时,及时总结工程实施的经验成果,不断提高人民教育家培养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培养更多的人民教育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各市县教育局和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要积极参与培养工作。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是一个上下协同、内外互动的系统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主动安排培养对象承担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与教育科研项目,鼓励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使培养对象能够潜心钻研、积极实践,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同时,为他们配备梯次合理的团队,以培养对象为核心建立研究室和工作站,及时总结扩大培养对象的学习研究成果,发挥培养对象在教育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提升培养对象的影响力。

  专家悉心指导培养对象。“名师出高徒”,指导专家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予培养对象更多的引领与指导,不断提升培养对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一位培养对象经过5年的培养,形成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为他们成长为人民公认的教育家奠定基础。

  培养对象注重个人努力和内在自觉

  教育家的产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最重要的是个人的主动发展。各位培养对象要始终坚定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理想和不懈追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遵守师德的楷模和爱岗敬业的模范,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各位培养对象应该刻苦钻研、奋发进取,做教育创新的先锋,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求真务实、严谨自律,做高尚学术道德的榜样,自觉抵御急功近利、轻浮急躁之风,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积极带领中青年教师成长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虽然第一期培养对象的培养周期已经结束,但学无止境,他们应该更自觉地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