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教育塑造性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罗伯特·欧文(1771年—1858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著名教育家,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驱者。

  出生在北威尔士蒙哥马利郡牛顿城的欧文,从小就磨难重重。贫苦的生活使欧文自小身体就有问题,饮食方面需要特别的注意,因此要对不同食物进行细微的观察。日积月累,欧文拥有了仔细观察和注意细节的优点。为了缓解窘迫的家庭生活,欧文很小就开始做“家庭童工”,早早就步入了社会。但是,多灾多难的日子并没有消磨欧文求思进取的韧性。从小,读书就是欧文最大的爱好,广泛的阅读让他的思维十分活跃。

  “教育下一代是最重大的课题”,欧文从小就目睹了资产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亲身经受了由此带来的苦难。“教育是每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是世界各国政府的一项压倒一切的紧要任务。教育这种权力和实际知识的帮助,只能由社会上各地区最善于思考、最为明智和最有教养的那部分人提供。”欧文在1817年的演讲中说道。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的这一思想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他认为形成人的性格有两种因素,一是“天赋的能力”,一是“出生后就对这些能力发生影响的环境”。只有社会的大环境与家庭、学校等小环境同时配合,才能对性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幼儿时期和儿童时期被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成年后也就是什么样的人。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这一观点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正因为如此,欧文特别重视儿童教育。1816年,他耗费大量资金在自己的厂区建立了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性格陶冶馆”。欧文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套学前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在欧文的著作《新社会观》里体现得十分充分。

  欧文还亲自制定了教育计划,除了侧重于培养儿童的性格,他还关注培养儿童的职业能力。他认为,生产劳动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必须扩充儿童的知识范围,发展其对同年龄者的感情,然后发展他们对于经济和社会的习惯与特性。

  欧文的宗旨是“培养儿童的优良情操和实用技能,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用的幸福的人而对他们进行教导”。年轻的欧文在一家工厂做经理时,由于亲眼看到大量的童工生活和劳动状态十分恶劣,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给儿童受教育划定了年龄的界限。规定儿童在10岁前必须先入学受教育,“读、写、算、说”是儿童必修的学习项目。10岁后,儿童才能白天到厂做工,夜晚到校学习,边读书边劳动。

  欧文大力提倡在幼儿教育中实行直接经验法。“决不要伤害跟你一起玩的小朋友,相反地要尽力地使他们快乐。”欧文常常通过直接视听、乡间散步、观察自然、唱歌跳舞、直观教学等方法帮助孩子们进行学习。欧文特别提出,剔除宗教教条式教学方法和教科书。“这些教学法必然会使孩子的头脑无法接受朴实和合理的教育。”在他的眼里,这些现象都是可悲的:在许多学校里,教师从不教育孩子去理解读物的内容;而在另一些学校里,由于愚昧无知,教师教导儿童单纯相信所学内容而不去追问,也就从来不会去正确地思考和推理了。

  欧文更多的是以杰出的管理家示人,但是他制定的教育制度在其管理思想中占有很大比重。欧文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是脱离不开的,都是为了他的最高目标——建立全新和谐的社会秩序。当时的俄国沙皇也颇为重视欧文的思想,曾亲自参观欧文的工厂。欧文还制定了具体的教育管理条款,如教育部门的领导人选、教师培养、经费开支、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确定等,并论证和阐述了立法的理由。

  欧文通过生产管理实践认识到,“对无生命的机器给予细心照顾尚能产生有利的效果,那么如果你们以同样的精力去关心其构造奇妙得多的有生命的机器,还会有什么事办不成呢?”欧文在新纳拉克的试验一时间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的面貌,无人偷盗,无人流浪,几乎算得上是一方净土。

  如今,欧文来自于管理的教育理论体现出来的突破性和科学性早就被教育界所公认,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已经作为教育的重要理论,被现代教育理论所引用。

  (作者单位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