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 习本课堂:放大“习得”的过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习得”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最终转化为个体能力的过程。习本课堂要求课堂教学全过程始终以学生及教师的“习得”为本,突出“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成为班组合作与师生互动交织的大课堂。

  

  在知识内化环节“发力”

  作为教学三要素的“教、学、习”,“教”主要指传授者的讲授、指导行为;“学”指学习者模仿、获取知识的行为;“习”既指学习过程中的反复训练与实践,也指学习行为到达领会、通晓、熟悉的程度。

  显然,“学而时习之”所指的学与习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教、学、习”三要素中,唯有“习”字明确包含教学过程的目标要求——即“习得”的含义。现代学习理论将知识的学习过程划分为习得、保持、应用3个阶段。“习得”即指人类文化在被主体消化、积累、运用乃至创造性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心理特性与心理构造得以发生、发展。因此,习得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最终转化为个体能力的过程。

  习本课堂要求课堂教学全过程始终以学生及教师的“习得”为本。“习”除了核心概念“习得知识与能力”之外,还包括学习的习惯与习性;“本”不仅是一般意义的中心,还代表本质、根本、原本;“课堂”指在当下网络环境与技术支持下,突破原有课堂教学范畴的“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还指班组合作与师生互动交织的大课堂。

  习本课堂的研究围绕教育内蕴丰厚的“习”字做文章:在知识内化的温习、练习与拓展环节“发力”,针对盲目推行“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问题,提出练习设计必须遵循目标性、启发性、少而精、分层次等原则,归纳出由旧导新、巩固知识、区别异同、揭示本质、延伸拓宽等8种练习设计类型,希望能够有效地遏制低效苦练的课堂偏向,让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减轻的同时,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实用能力。

  师生是平等的学习伙伴

  习本课堂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探究方向,在科学认知学生自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一方面拓展并创设有利于学生个体自主性生长的空间与情境,另一方面调节教师自主性与学生自主性的平衡关系,将教师自主性摆放到“为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助推导航”的位置。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有效安排自己学习的能力,主要体现为自我意识良性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想学”、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会学”以及学习意愿稳固的“坚持学”。自学能力尽管与个人的先天禀赋有关,但学生与教师、父母及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与反馈,也会极大地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努力营造良性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构建习本课堂的基础性工作。

  国内相关研究指出,“中小学生自主欲望非常强烈,但智与行的发展稍微滞后,使得自主性结构中情智行的发展参差不齐”。从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观察来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小学生,独立自主的行为较少,其自主性强度明显弱于他主性;第二,在接受教师直接指导时,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始有选择地模仿并吸纳教师的良好行为与教法学法,由此既顺应了教师的他主性要求,又将合乎学习规律的他主性要求转化为自主学习的经验积累;第三,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强弱,与教师自主性的自我调控有密切关系。具体而言,如果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学生应有的关注与尊重,将课堂当成自我表现与驾驭学生的“舞台”,那么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就会大大受限;相反,如果教师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于“助习者”的位置,以学生的习得为中心来设计、组织、调节课堂教学,以平等、民主、倾听的态度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

  因此,习本课堂需要建构的师生关系,必须是相互平等的学习伙伴关系。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当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创设者、合作探究的辅助者、疑难困惑的点拨者。一方面,教师要甘于退居课堂教学的导演位置,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从而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大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云课堂的技术环境中,不断增强基于课标与教材的视频资源制作能力或优质视频选择能力。

  串联合作与探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始由标准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这也是在向教育领域发出明显的改革信号——提出由共性教育转向个性教育、由统一教学转向差异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在突飞猛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在线学习、远程教育、一对一辅导、自助学习软件等学习形式的出现,对延续至今的班级授课制度产生了明显的冲击与挑战。

  班级授课相较于一对一辅导,优势在于年龄相近的学习伙伴共聚一堂,既有益于学生生理心理与学业水平的同阶段发展,也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而班集体中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活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习本课堂特别强调“课中习”,旨在培养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在“课中习”的主要任务,除了针对学生“课前习”时遇到的问题加以点拨解疑之外,还要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巧妙有序地串联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材与学生串联起来,把一个学生与其他学生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与多种知识串联起来,把之前的知识与未来的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串联起来,把学生的现在与未来串联起来……换句话说,习本课堂要求教师从灌输、操控的角色中转变过来,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知、情感需要,因势利导地串联好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对话、交流、合作中掌握知识、发展自我。

  为了克服传统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缺乏施展空间与时间的困难,习本课堂把学生在家中进行的“课前习”创设为个体化学习的新课堂,将其完整纳入教师助习指导的范围,要求教师根据课标与教材提供资源(包括纸质教学参考、教学视频资源、主题活动材料、课外参考资料等),并辅之以学习方法、技巧的提示,分层布置自我检测习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自习效果与存在问题,为下一环节的“课中习”做好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与调整策略。

  “课后习”作为习本课堂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是学生在家中与“课前习”前后呼应的自主学习过程。从学生理解与内化知识存在客观差异的实情出发,“课后习”分别给出“巩固所学知识”(必选)与“拓展所学知识”(可选)两项学习任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选择,从而让学生各有所选、各有所获。

  云技术支持新课堂

  翻转课堂模式的创新之源是教学视频。为了确保学生在家中自主学习的效果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教师讲授的效果,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不仅要将教材内容的知识点精炼、精彩地编织进视频画面,以足够的吸引力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还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了解各知识点的内在关联与整体框架。教学视频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教育生产力”,让课堂的组织形式、学习方式等“教育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创设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具备的个体学习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家自主学习相应课程;二是翻转了由知识传授到知识内化的原有教学程序,将知识传授提前到家中进行,而在课堂上主要致力于知识内化的检测、答疑与实践训练;三是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原有教学格局,教学视频让教师隐身,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助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而得以自由生长。

  翻转课堂得益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性应用,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教学的辅导方案,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可以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变革的想法,与云技术支持下的习本课堂走的是同一条路。

  当然,习本课堂的研究要直面国情、校情与学情,在充分挖掘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吸纳域外普遍有效的经验做法,而非照搬国外课堂教学模式的全套做法。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