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五位一体”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8-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见习对于我们这群青涩稚嫩的大一学生来说,是新鲜、充实、有意义的。在课堂内外,我们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管理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惊讶于基础教育课改后的新变化,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还需要争分夺秒,勤学苦练。”日前,重庆市綦江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以下简称二师院)举行2015年学生校外实践总结汇报会,2014级理科2班的学生张业坪在会上发表了以上感言。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重庆市于2013年启动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推进“高等师范院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实践基地校”的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为各区县定向培养面向农村偏远地区、能够实行包班教学的小学全科教师。在各试点高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庆市大力推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高师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这一背景下,二师院联合重庆綦江区教委成立了重庆市綦江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探索建立高校与教师进修学院(校)、优质小学合作培养教师新机制,着力提高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水平。

  “以往的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严重脱离基层学校的现实需要。因此,将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反馈给师范学校,改进培养师范生的方法,是一种接地气的创新举措。”重庆市綦江区教委副主任王毅介绍说。

  提前打通,知行合一

  张业坪毕业后定向的区县是綦江,到毕业后工作的地方去实践,意义非同寻常。在见习中,她和同学们12人一组,每组配备2名以上指导教师,深入各基地校进行全天影子式学习。通过仔细观摩早自习、课堂教学、班队活动、大课间、2+X特色课程等,张业坪惊讶地发现,基地校的素质教育已开展得如此深入、丰富多彩。这让她深感如不抓紧学习,肯定无法胜任毕业后的工作。

  陈光娟,来自黔江,2013级小学全科教师专业文科1班的学生。两年前,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陈光娟憧憬着与高中学习截然不同的轻松、惬意的大学生活。可是入学后,却发现大学生活竟然比高中还要忙!每天6点半就要起床,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经典诵读、队列队形,还有钢琴、舞蹈、水粉画等这些从未接触过的专业课,如果不花时间练习是很难通过学分认证的。在充实忙碌的大学生活中,最让陈光娟期待的,还是为期两周的实习。今年是陈光娟到綦江基地校九龙小学实践的第二年,与大一见习相比,今年的她明显成熟了许多,已经练得很有教师范儿了。

  据介绍,二师院的实习流程是第一年“见习”,看看导师怎么做;第二年“助教”,帮着导师做一做;第三年“试做”,试着自己做一做;第四年“顶岗”,学生自己独立做。实践教学严格按照“学前动员、学中反思、学后总结”3个程序实施。在教学组织中,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统筹协调,精心协调安排学生食宿,各基地校认真选派负责任的指导教师,明晰实习目标、细化指导方案,使实习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学生们在实习中初步体验了小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特点,明确了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与岗位能力要求,为4年的大学学习规划和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前师范生培养临近毕业时才能下校实习,这有点像闭门造车,车造好了就推向市场,适不适用,无法修正。”二师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江净帆说,“如今学院将‘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作为重要载体,努力打通职前职后壁垒,通过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所合作,积极探索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新路径。”

  五位一体,确保实效

  为了实现职前教师培养、职后教师培训一体化,实验区推出“师资共建、基地共建、课程共建、资源共建、学分互认”等5项行动计划。

  师资共建。实验区探索出高校与地方“双向互聘”、“岗位互换”、“协同创新”的教师发展新机制。11名教育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被聘为綦江教师进修学校及各小学的教育发展顾问,与各基地校进行对接专业发展指导;二师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在綦江区教委办公室进行挂职锻炼,体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运行程序与规范,进一步拓展教育管理视野,积累基础教育一线的行政管理经验。同时,多名綦江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及一线教师进入二师院“名师讲堂”,为师范生解读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热点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以及小学班级管理、听课与评课技巧等,有效地引导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基地共建。2013年以来,实验区已在綦江建立了南州小学、文龙小学、实验一小、进修校附小等一批基地校,并以基地校为平台启动了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见习、助教、试做、顶岗”四年一贯递进式校外实践教学,即学生每年到基地驻校生活两周,在一线教师的全程指导下,参与体验式实践教学。二师院将基地校建设转化为“綦江课改模式”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提供支持,同时也将助推綦江区基地校的专业发展。

  课程共建。为提升二师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岗位能力,实验区充分整合高校理论研究与地方一线实践智慧的优势,联合开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实践课程、情景性课程及区域性校本课程、培训课程。目前,实验区已成立7个专项课题组,初步完成了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四年一贯“递进式”校外实践教学手册的编写、小学教育个案的收集及情景性课程资源的录制。

  资源共享。二师院与綦江区相互开放网络、图书馆及其他教育资源,并优先为对方提供合作研发、成果转化等各方面资源共享的机会。

  学分互认。为了实现一体化培养,实验区建立了职前、职后一体化学分认证、转换和运用机制,建成了共享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二师院为綦江区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研修进行学分认证;二师院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部分学分(校外实践教学、技能测试等)交由綦江区一线教研员和教师进行认证。

  目前,二师院推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工作进展顺利,5项行动计划正有序实施,第一批互聘师资已开始履职,部分实践课程体系已初步成形,500多名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已经顺利完成到綦江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基地驻校“见习”或“助教”教学环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