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四链”融合 构建“大工程观”育人新生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持续改进迭新,形成融合互促育人模式闭环。重庆大学建筑学部开创性地建立了覆盖毕业设计全过程、全方位、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全面统筹各学科、专业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机制。同时,还构建了聚焦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的可持续跟踪评价机制,系统化建立毕业生去向与发展数据资源,走访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发展情况及用人单位意见,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助推质量保障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初步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且有机衔接的新框架。同时,该学部还建立起健全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需求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初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通专结合 文理渗透

    紧扣国家需求进行顶层设计

    十载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十载耕耘积淀,硕果累累。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重庆大学建筑学部将进一步推进此课程教学改革的2.0版本。进一步推动构建以研究型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本硕贯通”乃至“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需求为导向,进一步突破专业教育的学科壁垒,以建筑学部为依托,逐步探索和构建跨学部、通文理、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广义的通识课程体系;面对西部地区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发展难点,以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积极推动西部高校参与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课程建设,因地制宜,形成西部高校专业教育教学发展新动能。

    我国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克服原有的对学科分类认识的局限性和主观性,对传统学科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2022年,重庆大学建筑学部将“零碳”建筑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探讨数字化零碳建筑的实施路径,还组织学生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参赛作品“斜屋——面向未来的零碳建筑”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高性能围护结构、相变储能、BIM模块化等技术。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斜屋”提供了面向未来的全屋零碳智慧解决方案,探索了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减碳途径,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作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直以来,重庆大学紧扣国家重大需求、世界前沿科技、学校优势特色三者的结合点,进行顶层设计。早在2018年,重庆大学发布《重庆大学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提出的“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等五大行动举措备受关注,是重庆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

    重庆大学建筑学部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这项以研究性教与学引领的教育教学改革,以“5C”能力(Creativity创新能力,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能力,Communication交流能力,Collaboration合作能力,Continuous learning ability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打造“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获取”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立德树人,弦歌不辍;砥砺奋进,再著华章。“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庆大学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大胆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代峥 晏红霞)

    

    深化专业深度 开拓专业宽度

    ——土木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邓北方

    一方面,通过绿色建筑课题设置导向,掌握了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碳排放,以及无支撑梁柱设计、装配式建筑设计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深化了专业深度;另一方面,在参与过程中能够了解其他专业的同学在学什么想什么,考虑怎样实现方案的系统最优,从而开拓了视野和专业宽度。

    以挑战的态度面对行业前沿课题

    ——建筑城规学院2022届毕业生段昭丞

    作为一个还未正式工作的本科生,应对行业前沿的实做真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成倍的付出与成倍的收获让我度过了一段精彩又充实的日子。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实现了从个体最优到系统最优的思维转变,整体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不断增强,综合分析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极大锻炼。

    应用BIM新技术 打开学术研究新天地

    ——建筑城规学院2022届毕业生谢星杰

    我对数字化和新技术特别感兴趣,在参与科创中心这一低碳建筑项目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在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并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协同设计数字化平台。

    基于OpenBIM的理念,各专业条线在同一个线上平台协同工作,在三维空间做设计,同时考虑结构跨度、施工建造,推演设备机房和管井位置,并结合绿建软件完成建筑性能分析和碳量计算,不仅在效率上大大提升,还能统筹实现建筑、设备、结构、造价及施工的更优化。毕业后,我将继续在机械臂、数字建造研究等领域求学深造。

    专业融合 创新思维 比实习收获更大

    ——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2022届毕业生王映力

    我突出的感受就是“融合”二字。各个专业的同学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了解各专业工作方法和流程,在密切配合中增强对工程项目设计与建设过程的整体把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

    作为小组组长,我扮演了项目负责人的角色:一是结合市场营销和项目策划,考虑项目如何落地;二是结合工程实际需求,使建筑经济、美观、实用。

    这样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比实习收获更大,对我的影响也更深远。我要感谢所有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感谢他们润物细无声的教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