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掘自然角的教育价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生态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发现幼儿园当中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角落——自然角,它在幼儿园课程中时常处于相对“非主流”的地位,如何创设、发挥自然角的教育价值?如何培育幼儿生态意识?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立足园本课程实践,以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具身认知、自然生态教育为理论支撑,对幼儿园自然角创设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板块、分阶段的系列研究。

    问题一:注重观赏,设置随意

    对策:科艺结合,丰富自然角价值潜力

    在自然角创设初期,教师无目的投放材料的现象十分普遍,表现出自然角创设的随意性,过于强化自然角的观赏价值,反映出教师课程观念薄弱、生态教育意识欠佳。

    我们分两个步骤解决该问题:一是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诊断分析,审议教师投放材料的目标,提升教师自然角创设的教育意识,并逐步体现儿童立场。二是通过过程性的教研和文本分析,提升教师在课程过程中调整目标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自我反思与修正,寻求具有发展适宜性的生成性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学探究—艺术审美”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教育环境渗透法:通过多元感知,寓兴趣于美的享受;通过互动交流,融情感于美的体验;通过实验操作,蕴智慧于美的创造。通过将艺术审美与科学探究相结合,我们不断丰富着自然角的价值与作用。

    以小班自然角活动为例,缤纷味美的水果是自然角中的常客,虽然提示牌上总能看到“闻一闻,摸一摸”的标语,但这些色彩鲜艳的水果与果盘往往都只能眼观,而不能亲自闻嗅、探身触摸,直到腐烂后被迫更换。面对如此的创设现状,教师以年段为单位、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科学领域学习核心经验”为指引,对各班自然角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与环境创设进行了研讨与审议,不断思考自然角活动中各要素的适宜性。

    通过调整,小班自然角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水果、蔬菜,而是尝试以更神奇、趣味的呈现,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多元;目标制定更加适切可行,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科学知识,而是将情感态度融入其中,引发幼儿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喜爱;环境创设更加生动好玩,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调动幼儿探索的欲望与热情,使得自然角真正成为幼儿的探究角、学习角与欣赏角。

    问题二:支持欠缺,互动浅表

    对策:多维支持,深化自然角探索空间

    在自然角活动中,幼儿的互动总体停留在简单的身体感知层面,如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等,对自然角中的变化(如花谢了、蚂蚁躲起来了)没有充分的关注,这与幼儿和自然角互动过程中的过程性支持缺失有关。

    基于此,我园实现了两个阶段的突破:一是丰富工具,增加幼儿与自然角互动的可能性,如在植物角投放不同规格大小、颜色、材质、壶嘴的喷壶,让幼儿对比不同壶嘴喷射水柱的差异性,对应灌溉不同位置的植物,根据容量与重量的不同选择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喷壶等。在饲养角提供镊子、手电筒、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帮助幼儿观察动物的细微特征等。二是增强情感支持,调和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以及对待一些生命枯萎现象的消极情感,增强幼儿探究互动的信心、爱心、动力等。通过攻克这一问题,幼儿在自然角所获得的经验更加丰富,“螺旋式”上升的深度学习慢慢开始发生。

    例如,中班自然角活动案例“小绿,你不孤单”中,面对鹦鹉小绿的意外死亡,孩子们难过至极,纷纷就如何处理小绿展开了讨论。有的孩子认为应该将小绿埋葬,可有的孩子觉得这样做小绿会很孤单、很害怕;有的孩子认为应该将小绿放回树梢,可有的孩子觉得这样做小绿可能会摔下来……讨论过后,孩子们最终决定将小绿埋葬在小花园,同小班时的小青蛙埋葬在一起。最终,教师带着孩子们把小绿埋葬在了小青蛙的旁边,临走时还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将想对小绿说的话说出来,表达对小绿的留恋和喜爱。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虽然失去了陪伴自己已久的小动物,但却收获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问题三:课程孤立,价值窄化

    对策:课程整合,扩展自然角教育外延

    通过分析发现,自然角课程总体上自成体系,与幼儿园其他课程内容的关联度不高,课程整体性价值未得到实现。基于此,我们努力将重新锚定的价值落脚于课程之中,通过案例自省分析、分层引领、专家指导等方式,初步实现了“整合发展”,深化了自然角价值的实践内涵。攻克这一问题,让教师明晰了幼儿园班级自然角的实施思路,基本完成了我园自然角的改革创新。

    例如,我们依托自然角环境创设,以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爱好与生态教育下儿童的发展需求为坐标体系,建立起基于年龄特征与素养导向的幼儿园班级自然角课程内容素材库。基于幼儿的学习特点与探究方式,充分挖掘自然角这一探索性活动区与幼儿游戏、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将自然角活动贯穿于幼儿的自主游戏(如户外探索游戏、区域游戏等)、主题活动、一日生活活动中,不断延展生态教育的内涵,使幼儿带着“绿色、和谐”的理念面对游戏、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并以此让家长甚至全社会受到生态教育的熏陶与影响。

    以往,关于自然角中蜗牛的探索,我们更多借助每日的晨间来园或自由活动时间进行观察、思考与记录,且聚焦的问题大同小异,基本围绕蜗牛的外形、蜗牛的饮食进行。现如今,在自然角活动“蜗牛屋”中,探究活动不再局限于自然角这一方寸之地,而是从自由、自发的探究延伸至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与生活活动,形成教学活动“蜗牛的秘密”“蜗牛的便便”“蜗牛与黄鹂鸟”及游戏活动“蜗牛的秘密花园”“蜗牛的一家”“蜗牛的创意秀”及生活各环节(来园、自由活动、散步时间、离园前)的自由照料活动,让自然探究在不断丰富、深入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

    通过对班级自然角活动的探索实践,自然角中的观赏不再是观赏本身,而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开端,承载着幼儿真实的问题需求与情感体验;生态教育不再是知识灌输,而是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成为幼儿生命中常态而重要的一部分。而教师、家长也在此过程中成为共同体,潜移默化地升华了敬畏与呵护自然的知识、技能、情感,实现了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