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新课标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品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补齐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的短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性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的国家必修课程。新课程改革实施二十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设,实践学习的理念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有待厘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过去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现象严重。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但很多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成一个学科,按照学科教学的模式去实施。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价值不同,因而实施策略、教学模式也不同。学科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课程让学生掌握、传递、发展人类的间接经验(知识和技能),关注知识逻辑的系统性,而活动课程的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活动和探究,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关注学生生活逻辑的系统性。

    二是由于师范类大学普遍没有设置综合实践专业,中小学缺少能够承担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的师资。同时,其他学科课程标准中没有对综合实践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学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是学校少数几个教师,甚至是某一个教师的事情,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三是一些人认为学校里除了学科教学,其他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往这个“筐”里装,用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文体活动、课外活动等替代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的准确认知,把“活动”和“课程”的概念对立起来,事实上活动也可以成为课程,但应符合课程的基本要求。

    四是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不尽合理,一些学校对学科实践课程不够重视,更不能在学科实践课程基础上形成跨学科实践课程体系,即形成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新方案新课标优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结构

    新版课程方案整合各学科的实践活动部分,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概念。新方案新课标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瘦身”了。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程分离出去了,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仅包含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而且包含其他所有学科课程。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义就是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跨学科就是跨所有学科。所有学科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

    二是新方案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科间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实施的综合性、实践性。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大交集,新方案中明确提出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安排。所有学科都设置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任务,纳入学科课标、学科教材,甚至纳入考试评价。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立将有力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彻底走出过去综合实践活动无专业师资的窘境。

    新方案新课标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明方向

    新方案新课标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对策,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有效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化问题。新方案新课标把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理念融入各个学科,促进所有学科教师关注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促进教师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研究能力的提升。在新版课程方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学科化”、画地为牢、窄化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领域就是跨学科,涵盖了所有学科课程。

    二是有效解决了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缺乏积极性的问题。新方案新课标明确提出各门学科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明确了每位任课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及具体内容。比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列举了小学阶段的15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和教学设计。这样教师的任务明确了,课时有保障了,评价到位了,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是有效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边界不清晰、内涵不确定的问题。新方案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跨学科和实践性的课程属性,要求学科教师用学科及跨学科的思维和视角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水平”。《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跨学科实践主题”的内容具有跨学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及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

    四是有效解决了学校课程体系中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缺乏整合的问题。新方案新课标突出了学科课程的实践特性,强化了实践学习的独特育人功能,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倡导“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同时新方案新课标突出课程综合,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倡导“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学校领导不仅要熟悉新方案,也要熟悉和掌握各个学科的课标和教材内容,能够站在学校课程体系的高度来规划和设计跨学科学习,统筹设计各年级跨学科课程。

    新版课程方案在规定学科开设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同时,也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每周1课时,内容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要求统筹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跨学科课程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某学科为主导,其他学科协同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第二个层次综合程度比第一个层次高,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办学理念、社会发展确定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比如学校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周、劳动周、场馆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一些重大国家纪念日和中国传统节日活动课程的设计,以及世界环境日等涉及环境、资源、人口、自然灾害等大主题课程的设计等。

    (作者系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